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养鸭致富奔小康


          1982年,18岁的王福寿高考落榜了。作为家中长子,他毅然决定在家务农,与父母共挑家庭的重担。 

          1990年春天,王福寿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禽类养殖上作一次尝试。王福寿携360元积蓄前往上饶、广丰一带雏鸭市场,带回了300只活蹦乱跳的雏鸭。他白天精心照料,晚上钻研科学养殖书籍,并经常向村里养鸭户请教。经过3个月的科学饲养,雏鸭成活率达96%以上,一只只膘肥的鸭子终于下蛋了。年底一算账,光养鸭纯收入5800元,加上田地的收成达近万元。 

          通过不断摸索和钻研,王福寿基本掌握了鸭子的生长规律和疾病防治,养鸭规模也越来越大。王福寿富了,盖了楼房,买了摩托、手机和家用电器,娶了媳妇,他还被村民推选当上了村委会副主任。“光个人富,不是好干部”。他毫无保留地将养鸭技术和防病知识一一传授前来取经的亲朋好友和各地村民,并召集村里一些贫困户和期盼养鸭子的农户,鼓励他们跟自己一起干。随后,王福寿再赴上饶、广丰,辗转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考察市场,结交了很多经营销售鸭子的客商。回村后,他向村民承诺:鸭蛋、成鸭他包销,贫困户的雏鸭他赊销。消息传来,全村30多户争相养鸭子,于是,第一批两万多只雏鸭从上饶、广丰运了回来,分散到各家各户放养。 

          村民王道胜初次领养两千余只雏鸭,因无养鸭经验和管理不善,亏了老本。从此,王福寿不管天晴下雨,经常到王道胜的养鸭棚了解情况,并手把手地指导,如今王道胜也成了养鸭大户。村民王圣根家境贫寒,孤苦零丁,却又游手好闲,王福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向村党支部要求与王圣根结成帮扶对子。在王福寿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王圣根振作起来,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王圣根起早摸黑,虚心向王福寿讨教,一门心思放在养鸭上,几年下来,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王福寿养鸭致富的名声越来越大,邻近乡镇甚至邻县(市)的人都纷纷前来取经。养鸭的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雏鸭需求量越来越大。王福寿决定自己搞雏鸭孵化。他投资10多万元,兴建了三座孵化房,并高薪聘请一名技术员常年进行指导,雏鸭、饲料全部赊销,免费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并用保护价包销全部成鸭,以解除养鸭户后顾之忧。 

          如今,王福寿鸭经越念越大,年孵雏鸭60余万只。然而,王福寿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准备承包当地荒山、水库,向立体种养业进军。他多次为村小学捐款,为村里修路捐款就达10多万元。去年王福寿被推荐为乐平市政协委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禽类 管理不善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