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可谓是最重要的生存“本钱”。一个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那么他的生产以及生存空间就会受到很大制约与影响。不过,总有与常理不同的特例。本文主人公就把自己靠近黄河边上的平展展的上等好地,硬是换成地势低洼的盐碱地。行文至此也许有人要问了:这是怎么回事?这个人为什么行为如此不同寻常?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这个人名叫王河鱼,是达拉特旗原大树湾镇(现归属树林召镇)的农民。大树湾位于黄河南畔,这里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发展农业有着较好的条件。因为水源条件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农民就开始在黄河边上养鱼,由于只是小打小闹式的饲养,再加上原来的养殖只是采用传统的养殖方法与经营模式,以及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突发性鱼病得不到有效治疗,那时养鱼效益并不明显。所以农民们的养鱼热情不是十分高。王河鱼是本世纪初开始养鱼的,当时他是大树湾镇东海兴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带领农民们致富,他不仅带头养鱼,在养鱼的过程中,他也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广阔前景。为了扩大自己的水产养殖规模,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谁都知道,位于黄河南畔的大树湾镇是达拉特旗重要粮食产区之一,这里的土地被农民们视为“眼睛珠子”。当时他家共有 34亩上等耕地,而他却准备把这些“眼睛珠子”地全部和别人换成地势低洼的盐碱地。消息传出后,在村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王河鱼是不是疯了,怎么要拿好地换烂碱滩?”“是的,土地就是庄户人的命根子,没有土地还怎么活呢?”村里人先是议论纷纷,接着好多人上门劝说来了:“河鱼,可不敢瞎闹腾,土地就是农民的命,先试着养养鱼可以,不行还能继续种地。如果把土地一下全换出去,鱼养不成可怎么办?”但是不管人们如何劝说,王河鱼主意已定,不久他就把自家的34亩上等耕地几乎全换成了地势低洼的盐碱地。紧接着他雇了几辆链轨车在这盐碱地上开始挖鱼塘,由于地势低洼,不仅省工省力,而且这低洼处建鱼塘真是难得的好场所。
鱼塘建成后,王河鱼就在这里精心养鱼了。当然有了好鱼塘只是为他的养鱼事业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为了真正掌握养鱼技术,大树湾养鱼协会举办的养鱼知识培训班,每期他都要积极参加。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旗水产协会和大树湾养鱼协会组织的水产参观考察团到外地参观学习,把人家养鱼的新技术、新观念带回来用于自己的养鱼实践中;同时又常到附近的树林召、包头等地的书店购买有关养鱼书籍进行自学。可以说自从鱼塘正式建成后,王河鱼把全副身心都用于自己的养鱼事业上了。除了用众多养鱼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外,他还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养鱼经验。每天除了为鱼购置饲料、投放饲料以及卖鱼外,一有空闲他就蹲在鱼塘边,认真观察鱼儿的生长习性,而且无论是风沙茫茫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他常常—蹲就是几个小时。常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河鱼为鱼儿付出了无数辛苦,鱼儿也给了他丰硕的回报。如今,王河鱼原来那34亩“烂碱地”全部变成了精养水面,每亩水面产鲜鱼750公斤以上。每年的养鱼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尤其是2008年,王河鱼养鱼纯收入就达28万元。就这样,王河鱼,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凭借着富民政策的缕缕春风,以惊人的胆识和智慧,在黄河滩上创造了一个引人的致富故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6-29/2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