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cctv致富经:25岁农家女当上百年老字号传人


   这里是北京崇文区一间农民工宿舍,不到80平米的地方住了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京打工者。虽然宿舍简陋拥挤,但她们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河北韩文会:我的理想是出来闯闯,然后多赚点钱。

    河北井听听: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面点师,让所有人都服我。

    甘肃顾琴琴:自己多赚点钱,做个小本生意。

    甘肃张文红:我来北京想找一个好的对象,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这些女孩当中吴华侠是他们的头。

    山东陈传东:都叫习惯了。

    记者:都怎么称呼?

    山东陈传东:就老大、老大。都叫习惯了,像哥们似的。

    内蒙周金霞:我感觉挺佩服她的,她很有成就,我感觉应该是追求着她,我以后就算是没有她这么成功,我也感觉自己努力一下。

    这是北京“都一处”烧麦馆,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赐名,又送一"虎头"匾而出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都一处”的烧麦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华侠就是烧麦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承人,她的绝活就是将烧麦皮擀出103个褶,包出花的形状。

    吴华侠:你看啊,1、2、3、4、5、6、7、8、9、10、11、12、就是一个一个褶然后包出来的烧麦非常好看,就像一朵花似的,窍门吗,倒是没有,这纯属熟练功夫。

    一位河南来的农村姑娘,凭什么在人才济济的北京会闯出一番名堂,练就了一手包烧麦的绝活,成为了200年老字号“都一处”烧麦馆的第八代传人?这还要从1999年,吴华侠第一次来北京说起。

    1999年,16岁的吴华侠在李建安管理的北京顺义“都一处”食品厂找到了包速冻烧麦的工作。在食品厂里吴华侠是包烧麦最快的员工。

    李建安:当时烧麦是以屉来算,一屉72个,她们实行计件,她那时候每天基本能够包到11、12屉吧。

    李建安:其他人的话就不均了,有的7、8屉,8、9屉。

    由于吴华侠干活快,2001年她被厂长李建安介绍到了,北京前门的“都一处”烧麦馆工作,从郊区顺义到北京前门让吴华侠特别高兴。

    吴华侠:看的古代电视看多了吧,就觉得紫禁城特别向往,我想着离天安门那么近,我说:去去去。

    吴华侠觉得自己在食品厂包速冻烧麦是出类拔萃的能手,到了都一处也能独当一面。

    吴华侠:就特别急于表现自己,就想着哎呀我是不是进来了,然后我就包呀,然后她们都给我涨工资了。就感觉来了就会,那会儿真的就这么想的。

    2001年,2月,吴华侠正式进入“都一处”烧麦馆的时候,她却连包烧麦的面板都摸不着。

    吴华侠:我来了就在这个地方后面那个地方干活,开始来的时候也没人教我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干吗?就每天看人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去了,然后人家就一个人一个位置,还插不上手.。

    “都一处”烧麦的包法和工厂速冻产品截然相反,有着独特的制作方式。

    边疆:烧麦本身有很多技术在里面。和面和醒面的方式,然后一个是擀皮,擀皮擀成花的皮出来以后呈现一个花的形状这种形象,擀皮的技术,而且多层皮一起擀,然后包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一边包一边要出型,有技术含量在里面所以她速度可能会慢一点,出的东西会很漂亮。一般人学不了,如果你没有悟性的话,这种花儿你很难擀出来,擀成白皮就没有意义了吗。

    “都一处”烧麦关键在于擀皮上,面皮最少要擀出24个褶这样烧卖包出来才能呈现外表像花一样。除此之外,烧麦包出来始终要保持直立。而速冻烧麦只要把陷包进去,面皮捏住就可以。当时吴华侠不但不会包这种开花的烧麦,更不知道如何擀出带褶的面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红花 蔬菜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09-03-23/45.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