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无奈选择竟成赚钱门路


  记者:“我现在是在福建省南靖县的一片竹林里边,每天早上的六点到十点,当地的很多竹笋种植户都会沿着这样一条小路到山上去采集竹笋。”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正碰上麻竹种植户吴振良在山上采收麻竹笋,准备卖给山下的竹笋经纪人。

  记者:“你今天这是收了多少啊?”

  麻竹种植户 吴振良:“今天大概900斤。”

  记者:“你们不是有专门的挖笋队吗?”

  麻竹种植户 吴振良:“没有啦,我们一点点,请了不合算嘛。今年收入不好,太便宜了。”

  因为今年麻竹种植量的增加,再加上强台风“圣帕”即将来临,这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麻竹笋的收购价,记者采访的时候,麻竹笋的收购价已经降到了0.3元一斤。可尽管如此,当地竹笋种植户还是有利可赚。

  然而五年前,麻竹笋的价格却低到了成本以下。

  福建省南靖县有上百年的麻竹种植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就出现了竹笋加工企业,逐渐形成种植、加工、再出口到日本和欧洲市场的固定模式。但是,尽管自己掌握着原材料的生产环节,麻竹笋的价格却不能自己说了算。

  南靖县农业局 局长 简经纬:“麻竹的价格主要受制于出口的订单。”

  麻竹笋加工出口需要的是生长5天的嫩笋,所以当地的麻竹种植户每隔4天就要到山上去采集一次麻竹笋。如果本应该到时间出售的竹笋不及时采摘的话,当竹笋长到10天以上,成为童笋的时候就卖不掉了。

  记者:“这么高的一般要长多长时间?”

  南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所长 余颖辉:“就是5天左右。”

  记者:“长5天,是从什么样子?”

  南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所长 余颖辉:“是从这样子开始长出,这个再长5天就达到这个标准。”

  记者:“这个是到现在就必须要割了是吗?”

  南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所长 余颖辉:“这个必须割了,因为这个已经成熟了。”

  记者:“那如果再长呢?”

  南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所长 余颖辉:“再长它里边就会出现空洞,空洞的时候做出来的笋出口人家不要。”

  2002年,因为麻竹笋出口订单的减少和价格的下降,让当地麻竹笋的收购价一下子降到了成本以下。张文华在山上种了1200丛麻竹,麻竹笋价格下降的时候,他也跟着赔了不少钱。

  麻竹种植户 张文华:“2002年的时候,我们才卖0.15元左右,那当时我们就亏五六分,一斤就要亏五六分。”

  麻竹笋一天一天地长大,长到5天的竹笋就必须要采收,可采收了竹笋就意味着赔钱,这让张文华左右为难。于是他索性把自己的竹笋留了下来。

  酸笋是当地竹笋种植户们处理那些没有被及时采收而长成的童笋的办法,是把童笋切取比较嫩的部位煮熟、发酵做成的,因为发酵后的竹笋自然带有一种酸味,所以被称为酸笋。通常被当做开胃菜或烹调佐料来使用。

  记者:“哪个部分就可以做酸笋?”

  麻竹种植户 张文华:“这个部分就可以,这个就是前端的,比较嫩的就做酸笋,这个老的就切掉。”

  记者:“这个老的切掉就不能用了吗?”

  麻竹种植户 张文华:“不能用,放在山上做肥料,让它烂掉。”

  当时,麻竹种植户们做酸笋只是满足自己吃,并没有人把酸笋当做商品一样出售。而张文华却把留着没有采收的麻竹笋全都做成了酸笋,拿到市场上销售。

  麻竹种植户 张文华:“我们就是留着长笋,留到这么长,用来切,做酸笋用,做笋干。”

  让张文华没想到的是,卖出去的酸笋不仅弥补了他卖麻竹笋时的亏损,还额外赚了不少钱。

  记者:“做酸笋的话能不能赚钱?”

  麻竹种植户 张文华:“我们还可以赚一点,加工这个酸笋我们可以赚到1毛多钱一斤。”

  那段时间,除了张文华之外,还有很多麻竹种植户也采取了这个办法来挽回麻竹笋收购价过低的损失。这让一直都在做酱菜出口生意的陈永生看到了新产品。

  酱菜加工商 陈永生:“笋农都自己腌制起来到市场上卖,市场上的销路还可以,就去市场调查一下,咱们全中国每一个省对笋的需求量都很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发酵 处理 竹林 综合利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