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抓好乡风民风建设?
徐令义:乡风民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相对于硬件建设来说,农村民风建设的难度更大、时间跨度更长,见效也慢,更要精心谋划、持续推进,并着力抓好“三个建”:一是建好家风好家训,创五好文明家庭。要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引导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要把建好家风好家训与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二是建农村志愿者组织,扬奉献友善新风。志愿服务是美好德行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公民责任和时代新风。就农村而言,志愿服务既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要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重点,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三是建乡规民约,促移风易俗。这是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发动农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并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
记者:我们在日常调查采访中,也看到听到农民群众的不少反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加强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
徐令义: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问题往往是时代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是我们基本工作方法。培育良好民风,既要在“立”字上着手,又要在“破”字上用力。要按照刘云山同志提出的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的要求,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带着问题看,对着问题干,敢于负责、敢抓敢管,推动农村风气明显好转。一是把整治脏乱差作为经常性任务。整治脏乱差现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要会同有关部门,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手段,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建设和整治行动,推动农村来一场“环境革命”。要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二是把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作为紧迫任务。美丽乡村建设,要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着力建设绿色乡村。要突出“保”,保护林地、草地、湖泊、湿地、江河,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要集中“压”,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把中央提出的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重在“建”,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循环农业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开展节水、节油、节电、节粮、节纸宣传教育,大力建设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的新民居,使美丽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乡村。三是把治理黄赌毒作为突出任务。整治要严厉,对黄赌毒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硬一些、严一些,抓一批重大案件,公布一批“黑名单”,打出声势、打出威风。重点要突出,及时查处内容恐怖残忍、低俗下流、淫荡奸恶、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出版物和游戏软件,继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清理违规网吧、娱乐场所、露天文艺演出,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文化环境。网络要管好,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打击制造传播谣言、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等网络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此外,要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和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搞的所谓“松土运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记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徐令义:维护、保障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内质,文化引领农村风气之先。只有农村文化发展了,美丽乡村才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4-09-11/10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