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循环经济给力新农村建设


在村建设进程中,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着力突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村,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全县先后建成55个村,一批环境优美、风格各异、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生态文明新村正蓬勃兴起。

新能源建设,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在村建设过称中,两当县将沼气建设与农村三改(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自实施沼气建设以来,两当县投入建设资金1000万元左右,建成沼气池7100余口,全县共建立了37个沼气服务网点进行统一跟踪服务。走出了一条以农村沼气建设为纽带,种、养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与此同时,太阳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的新能源设施也普遍的运用于当地的农民的生活中。

“以前做饭主要是柴火,做饭不方便不说,厨房的墙面也不干净。现在烧水用的是太阳灶,厨房用的沼气灶,忙完地里的农活,打开沼气灶,做饭又快又方便,而且清洁卫生。”该县站儿巷镇冯河村村民张雪娥,高兴地向笔者讲述着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废物利用,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做大做活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两当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依托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不断强化各项措施,增加投入,引导农民发展袋料香菇、灵芝、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食用菌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群众收益与日俱增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袋料香菇废弃菌棒所产生的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对当地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一难题,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购置木炭机,利用香菇种植菌棒废料、烤烟秆及玉米秸秆等原料制做机制木炭,延伸了产业链,实现了废弃菌棒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在站儿巷镇嘉陵源香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了解到仅一台木炭机,一年便可生产机制木炭120吨,预计可实现产值50多万元。

循环经济的广泛使用,给两当县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的两当农村,正在书写着一副朴实、和谐的村绚丽画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香菇 相结合 食用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