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七少一多”


  第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优势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人才加快成长。人才是强农的根本。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农村人才培养。中组部、农业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农业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达1000多万人,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力量。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村官投身到农村基层和农业一线工作,为“村官”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给农民带去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村的新生骨干力量。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以妇女和中老年人为主。据典型调查,留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达50岁左右,今后“谁在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农村人才和新型农民,任务十分紧迫。我国如果有一亿左右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现代化必将呈现一片新面貌。希望农村基层组织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村经纪人、科技示范户和农机大户等“农村能人”,对农民做好“传帮带”。加强政策扶持和教育培训,把一部分有志向、有头脑的青年人、种田能手留在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创业,大力培养大学生村官,提高他们带领农民建设村的本领。

  第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优势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照耀到农村,2006年我国彻底取消农业税,同时建立了农业补贴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开展水电路气房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可概括为“七少一多”。所谓“七少”就是:农村土地在减少,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在减少,农村人口在减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在减少,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户在减少,农村村落在减少,农村的要素资源在减少。所谓“一多”就是:农村社会管理困难增多。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行之有效的农村社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那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强迫命令、“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行不通了。开大会,一声雷,齐步走,很难做到了。希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形式多渠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实用的服务,成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连心桥,有如春风化雨,让党的“阳光雨露”洒进农民心田,使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促进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中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坚持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坚持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农业部每年春季组织机关干部集中1个月时间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进村入户到田头,指导农业生产,推动政策落实;常年派出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零距离”、面对面、手把手向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司局级以上领导同志长期联系一个村或合作社,帮助解决基层和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坚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连续10年共为农民办理181件实事,涉及农业科技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农产品产销衔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今年继续为农民办31件实事。我们坚持切实维护农民合法利益,开展农资打假活动,治理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严格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完善农业信访工作机制,树立农业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我们坚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培训,在华西村、小岗村等地建立了11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目前已培训了1.5万名农村基层干部和发展带头人。今后,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工作机制,弘扬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优良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