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七少一多”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广大农村迎来秋季大丰收之际,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业部联合召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典型经验交流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齐聚一堂,交流经验,探讨发展,很有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总数中,均占有很大比重,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村的巨大依靠力量和强大组织优势。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中组部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按照中央的要求和中央创先办的部署,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村,着力推动增产增收,在促进兴村富民中创先争优;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创先争优;积极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中创先争优。这些具有创造性和实效性的工作为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保持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其中涌现出许多好典型、好经验、好案例、好做法。今天参加会议的10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特别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使之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借此机会,我谈四点意见和大家交流。

  第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优势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多年来,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辛勤劳作、兴村富民,为增粮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达11424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增产年。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011年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这标志着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相对而言,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中,农业现代化仍是短腿,是弱项。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农产品刚性需求增加与生产硬性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与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不能放在别人锅台上。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希望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发挥好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履行好组织和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坚持干给群众看、带着农民干,认真落实好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从村情出发制订好发展规划、培育好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办法,组织引导农民开展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灵活运用“一事一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尽早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

  第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优势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农民增收事关全局,事关农民福祉。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其他事情都好办。这是农民判断政策好坏、工作好坏的第一标准。如果农民辛辛苦苦,收入却原地踏步、甚至一年不如一年,农民就有意见,农业就会萎缩,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就该检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连续八年较快增长,2011年达到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出现了多年期盼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扩大转向缩小的良好态势,今年的形势也不错。但是,我国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区域间、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一些农村还没有摆脱贫困,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希望农村基层组织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在带领广大群众搞生产、闯市场中体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特别是善于把那些带头致富、乐于奉献的返乡农民工、转业军人、种养大户优先发展成党员、培养成干部,鼓励他们领办、创办新型经济组织,推广“支部+协会”、“支部+专业合作社”等党群经济共建模式,使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成为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和生力军。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村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实现增产增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节本增效,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劳务收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 连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