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泥泞的泥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原本荒凉的野坡变成了茂盛的经济林,原本遍地垃圾旧房的坡村变成了楼房别墅林立的村……这些发生在河北省曲阳县乡村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全县深入开展的基层党建精品线路创建活动。
曲阳县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固本”工程为载体,大力创建基层党建精品线路,发挥党建品牌的集群带动效应,有力推动了农村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在较大范围改善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县委实施基层党建精品线路建设,逐步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最终就是要让曲阳县人民的生活更上一层楼。”曲阳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银峰说道。
创品牌:各色线路亮点纷呈
位于曲阳县西北部山区的齐村乡是国家级贫困乡。为了改变贫困面貌,该乡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在全乡实施了建设万亩大枣、万亩核桃、万亩经济林、千亩特色养殖水面“三万一千”品牌工程,形成了“乡党委规划协调、村党支部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一般群众积极响应”的立体联动扶贫开发党建线路模式,使全乡山水优势焕发出勃勃生机。
“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我们就下大力抓什么。”齐村乡党委书记曹英才告诉记者,他们经过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了“三万一千”惠民工程。所有果木栽植成本都是由政府协调解决,干部、党员带头义务投工,建好后无偿归承包农户所有。核桃和红枣三年后开始挂果,仅此一项,每户农民可至少增收5000元。在峪里村的核桃林中,村民牛会苗开心地说:“我家原来耕地不多,自从乡里搞‘三万一千’工程后,干部带领我们开垦了许多荒山地,现在又分给我一大片核桃林,效益非常好。”红枣种植也是齐村乡的传统产业,随着万亩枣林建成,乡企业支部党员韩建龙及时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以群众参股的方式,筹资500万元,建起集红枣和杂粮生产、加工、贮存、销售为一体的益民农贸有限公司,带动了周边6个村的百姓主动投入到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用一个企业盘活了一方经济。
曲阳县灵山镇南家庄村在创建党建精品线路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村务、党务规范化管理模式。村支书告诉记者,南家庄村两委班子十多年来一直实行上下班考勤制度,周六日不休息,“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执行,党务、村务按季公开,重大事务随时公开,村务监督小组严格把关,充分发挥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作用,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信任。
开展基层党建精品线路以来,曲阳县围绕雕刻、建材、物流、定瓷等县城支柱产业以及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已规划了包括扶贫开发、沟峪经济、结构调整、村务规范运作、村建设等不同类型的18条精品线路,实现了每个乡镇“党建有品牌、工作有亮点、发展有特色”,带动了全县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重示范: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
一个村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团结协作的支部班子,有一个“志”富一方的带头人。为了培养带头人,曲阳县在创建党建精品线路过程中,专门举办了党建精品线路专题培训班,对创建村支部书记进行一对一“菜单式”培训,对创建村近2000名党员干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提高带头致富能力。
齐村乡在开展“三万一千”工程之初,村民对此并不“感冒”,参与度很低。看到这种情况,峪里村党支部书记王士安二话不说,立刻垫资6万元,雇用推土机修通了村里上山的路,并出资30余万元为村民扩路,垫资16万元帮助村民栽树,树种好后为了保证成活率,他又个人出资2万元购买了400公斤保湿剂分发给村民。店上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法为了让村民能够给新栽的树苗浇水,个人出资10万元购置变压器,方便村民从水库抽水上山浇树。此外,齐村、南雅握、莲花沟、舍山、桃户地等地的村支书也先后垫资为村民参与“三万一千”工程做实事,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灵山镇的小赤涧村在上世纪90年代不但没有一分钱的集体收入,而且还有几万元的外债。1998年魏国强当选为支部书记后,自己率先拿出多年经商的积蓄7000多万元,为村里铺路建房,修学校搞绿化,并牵头开办了种猪场,村民们不用投一分钱占股30%。他对记者说:“支部书记就应该发挥带头作用,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如今的小赤涧,家家户户住上了青山围护、设计新颖的高层住宅楼,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09-27/10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