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时节,我们粤西很多农村都会请来粤剧团或木偶戏班“做戏”,场面热闹。但深入戏场,我留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每晚开场时,村中男女老少都来捧场。可是能坚持到看到最后的,就常常只有几位老人。村民坦言,每年“做戏”是村中的习俗,真正看戏的,是中年人和老人。年轻人只是凑凑热闹,营造气氛罢了――他们对戏的内容根本没有兴趣。
村民的话令我深思。总的来看,这些传统文化往往是中老年村民的“专场”,年轻人对其难有兴致。农村文化中如果能兼顾传统和时尚,能满足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不同文化需求,多好。事实上,现在有的地方有时也举行这种老少咸宜的“文化大餐”――对口帮扶单位下乡搞文艺晚会,以独唱,舞蹈,小品和当地群众喜闻乐爱的歌剧,博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我盼这类演出能常常进入更多的农村,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村民都能受惠于农村文化。
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农村文化当百花齐放。要做到这点,需要社会给力,也需要村民们“自力”。例如,一些农村举办“村民论坛”,让村中的男女老少议事――议国际国内大事,议村中大事小事,激浊扬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为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些农村,村民因地制宜,自导自演各种文艺晚会,让村民们用通俗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些凝结村民智慧和汗水的文化活动,值得广大农村借鉴推广。当这类活动也活跃于农村,和粤剧和木偶戏等传统文化相呼应时,村民定会感受到乡土文化与时代结合散发出的魅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09-27/10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