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新修的水泥村道曲折蜿蜒,直通门前;绿树掩映处,一栋栋蓝墙红瓦的村居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走进抚松县抚松镇中心街村,如同走入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住整洁房已不再是中心街村民的梦想,而是他们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使抚松镇中心街村旧貌换新颜,农民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已显著变化和提高。
以民生建设为重点打造和谐新村
2008年,因营抚高速公路建设,中心街村大部分房屋和土地被征用,78户村民面临着举家外迁的境地。聚则合,合则兴,解决这部分村民住房问题成为首要任务。在镇党委的积极协调下,村班子请来专家进行规划指导论证,并充分征求村民意愿,最后决定在外马鹿沟新建异地安置新村。新村建设的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责成县城乡建设设计院无偿为新村制定了建设和发展规划,为新村建设走好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新村建设选址场地是一片低洼河滩地,平整建房场地,据大概估算最少需投入150万元。没有钱,村“两委”干部就到保通工程指挥部、市政公司和各建筑工地软磨硬泡,要来废料、碎石及残土等建筑材料。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仅用18万元,在40天时间内就完成了6万立方米的回填,随后相继组织50余户村民投入新居建设。
建设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跟上,为此村“两委”一班人,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得各级包保帮扶部门的支持,没动用村集体一分钱,投入260余万元资金,完成了通水、通电和村道硬覆盖,并且还为新村住户每家都安装上了太阳能,村民们都高兴地说:“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以生产发展为重点打造富裕新村
中心街村人多地少,靠土地再刨也难刨出“金娃娃”。为此,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充分依托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围绕县城做文章,发展三产服务业,共培育食品加工、运输、水果批发、人参加工、餐饮等三产专业户73户,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300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70元。
发展农村经济,不能光吃老本,得有新路。去年,村“两委”又瞄准发展林下经济,由村6名党员和6名群众挑头,先行示范。在里马鹿沟自留山建设30亩天麻、木灵芝种植基地,其中林下栽植天麻25亩,面积16667平方米,木灵芝5亩,面积3333平方米,明年将收获。今年,该村将组织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去年村“两委”班子经充分论证,投入资金45万元,购买了一台小型挖掘机,进行公开竞租,每年能增加村集体积累5万元,为村民免费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金就有了着落。另外,近期该村还与外地客商取得联系,打算以集体土地入股的方式,与外商合作投资1000万元,建设年存栏1000头,出栏800头的肉牛养殖场,不仅可解决50名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将大幅增加村集体收入。
以文明创建为重点打造秀美新村
村“两委”班子秉承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的理念,争取资金80万元,砌新村围墙1300延长米,统一粉刷围墙和村民房屋,对新村进行美化,新建垃圾场一处,增设垃圾处理点14个。通过环境改观,实现了村民生活理念的大幅度转变,尤其是在去年开展的“营造精神文明气氛、掀起精神文明热潮”活动中,该村自发组织清理柴草垛11处、粪土180立方米、垃圾245立方米,拆除板障子150延长米,使新村展现了亮丽整洁的新面貌。
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党支部一方面借助“三项工程”的优惠政策,经包保部门的扶持,共投入资金52万元,新建了面积343平方米的村部,并配齐了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建立了村部文化长廊和1000平方米村民文化广场。另一方面,该村还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作用,组织村民开展秧歌表演、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2010年,由该村组织的“农家大嫂”合唱团还代表白山市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农村“文化大院”汇报演出,受到了省文化厅的表彰。
此外,村党支部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村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口袋脑袋一起富”的理念,广泛开展“双学双比、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八荣八耻”等社会主义文明礼仪,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等主题教育,全村90%的农户评上了“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户”。目前,全村尽显邻里团结、敬老爱幼、崇尚科学、勤劳致富的新气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08-15/10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