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四川甘洛:完美“三级跳” 建设新农村


  【中国网·西部高地】讯柳芽吐翠,枝条含绿。踏着春的气息,记者来到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的甘洛县。甘洛自古都是川滇通道中极为重要的关隘和要塞,作为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山区小县,几年来,该县在村和彝家新寨建设方面,完成了新家园、新产业、新风尚的完美“三级跳”。

  一天时间里,记者先后来到石海、新市坝、海棠、前进、玉田、胜利等乡镇,只见这片广阔的彝乡土地上,处处新颜,满目新绿,在蒙蒙春雨中越发地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级跳”:建设美丽和谐新家园

  继在全国摘取“中国黑苦荞之乡”之后,又成为村和彝家新寨建设的标杆,吸引了州内美姑、乐山、峨边等县市的慕名参观考察,甘洛县是如何打造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家园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采访的第一站——海棠镇西桥村。

  站在公路边,远远望去,只见新建成的民居整齐划一,白墙红瓦整洁美观,水泥道路环绕村庄。

  西桥村是2010年“7.17”、“8.21”特大暴洪灾害的重灾村,原来坐落在大山之中,不通自来水,山间道路崎岖难行。洪灾使西桥村房屋大部分倒塌,且地质环境已不宜原地重建。为此,县、乡镇在海棠镇规划兑换土地20多亩,合理规划重建30户,建成了一座美丽的西桥新村。

  “搬迁以前,我们全村人生活在山上,水、电、路都不通,十天半个月都下不了一趟山,生活极不方便。”说起村建设带来的变化,西桥村村民阿依克哈莫感触颇多。

  据海棠镇党委书记刘开霞介绍,在彝家新寨建设中,海棠结合实际,坚持“一线两点三村四化五好六改”的原则,其中“三村”指建设平安和谐村、生态文明村、富裕小康村;“六改”指改住房、改厕所、改厨房、改道路、改水电、改农田。

  田坝镇大树村因小河水、田坝河水交汇形成的一块美丽沙洲而得名。在这里,记者看到,一排排坚固美观的房屋布局整齐,设计合理。

  在甘洛村和彝家新寨建设的强力推进中,西桥村、大树村只是村和彝家新寨建设的缩影。甘洛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对农村灾后重建结合村和彝家新寨建设,按照“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树点示范、整村推进、由局部到整体”的建设思路和推进方式,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安排财力物力,扎实推进村和已经新寨建设。

  2011年以来,甘洛县按照“建设突破型、配套完善型、巩固提高型”三个层次和乡村民居建设以“飞檐翘脊勾瓦口,雕窗刻柱绘图案,一池多改留锅桩,产业兴农促发展”为特色的建设思路,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村和彝家新寨建设示范点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了“三建四通五化”工程,使32个村和彝家新寨的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甘洛县树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路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原则,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加快推进吉米、田坝、斯觉等特色小城镇和河东新区建设步伐,小城镇建设在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方面都有显著变化。

  如今,经过“穿衣戴帽”,昔日房屋破旧、面貌灰暗的村庄,而今焕然一新。甘洛彝乡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二级跳”: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实现了建设新家园的“一级跳”,又怎样“跑”出加速度呢?穿行在甘洛各乡镇农村,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群众除了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外,依靠特色产业致富的例子举不胜举。

  来到甘洛县两河乡秀水村,记者看到,在一排排蔬菜大棚里,呈现着满目生机,一畦畦青翠欲滴的韭菜、菜花间,村民们忙忙碌碌。

  秀水村位于矮山河谷地带,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村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西红柿、菜豆、韭菜、蒜薹等在市场非常受欢迎,主要销往城区各农贸市场和西昌、成都等地,每户村民每年靠种植蔬菜可以收入1万多元。

  村民黄大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对记者讲:“村建设,政府帮大家盖起了自己连做梦都想不到的新房,出行也方便多了,老百姓生活的环境完全改善了;政府扶持老百姓建起了蔬菜大棚,自己家里的2亩多地主要种植西红柿和豆角,经济作物的外销收入比以前的传统作物收益强多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苦荞 马铃薯 农民群众 核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