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日喀则地区绘就2012年新农村建设蓝图


  眼下正值万里高原春耕备耕时节,沿着年楚河畔,记者看到,冬闲时节平整的土地散发着春天的气息,田间地头处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正在地头忙活的白朗县嘎东镇农民普穷说,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好年头。

  日喀则地委副书记张宁波谈到,日喀则地区是世界青稞之乡,农牧业发展,则全地区发展;农牧民富,则全地区富。他介绍,今年,日喀则地区将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首要任务,以建设社会主义村为主线,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力争全地区农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2.7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935元。

  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

  记者从日喀则地区农牧局了解到,今年,日喀则地区将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在打造特色农牧业产业带上实现新突破。

  张宁波介绍,全地区将优化提升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壮大年河粮油、艾玛岗土豆、白朗蔬菜、亚东鱼等10大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马铃薯、藏系绵羊、良种奶牛、白绒山羊、藏鸡、林下产品8个产业带,做强做大品牌。同时,全地区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突出肉牛、肉羊、细毛羊和绒山羊等优势品种,发展现代家庭牧场,实现规模化养殖;突出奶牛、猪禽以及牲畜短期育肥,推行健康养殖方式,提高农区畜牧业的比重;优化畜群畜种结构,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确保畜牧业稳步发展。

  在大力发展农牧业的同时,推进乡村特色旅游业发展,不断改善农牧民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农家乐、牧家乐、个体工商业和家庭加工业,让更多的农牧民进城搞经营,促进非农转移就业增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农牧民自主创业,同时,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开展建筑、公路等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培训,着力培育技能型劳务工作者,最大限度地提高工资性收入。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日喀则地区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切实加快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牧业增产增效提供支撑。

  全地区将大力转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农业机械化、无公害安全生产、重大病虫草害防治、农畜产品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健全和完善农牧区基层科技推广、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业良种良法工程,实施农牧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农牧业科技信息化建设,提高农牧业科技普及率和贡献率。同时,积极推进基层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牧民技术培训,抓好农牧区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农牧民科技教育与培训工作,促进农牧民从传统型、经验型向现代型、知识型转变。

  在提高科技服务农牧业水平的同时,日喀则地区将大力发展高效农牧业。全地区将重点规划、申报雅江流域宜农宜林荒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雅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等,加快提升全地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整治开发100万亩土地,再造一个“西藏粮仓”;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单位产量;继续推进“江当万亩生态园”、“年河农业科技示范园”、“南木林雅江生态开发区”等现代农业大园区建设,集中展示一批优良品种、形成一套成熟技术、树立一个示范标牌,带动农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加快民生建设,改善农牧区面貌

  抓好民生建设,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是日喀则推进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今年,日喀则地区将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农家书屋,继续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重点解决20户以下10户以上未完成的已通电自然村及寺庙广播电视入户问题;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培训新村医,提升村级医务工作者素质;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农牧区“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农村自然灾害救助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在改善农牧区面貌方面,全地区将继续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加快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力实施农田灌溉、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农村用电等项目,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村庄绿化美化和示范村建设、建制村的通公路等项目,努力解决农牧区群众用电问题和饮水安全问题。同时,高标准做好亚东、定结、吉隆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今年,全地区将力争实施安居工程14427户,人居环境整治293个村,完成农村户用沼气3494户、解决2.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科技服务 技能培训 蔬菜 奶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