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论审计监督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重资金、轻管理,挤占挪用资金、套取 骗取项目资金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由于财政体制的原因,特别是落后地区县乡财力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都依赖于上级财力,尤其是中央专 项资金,部分单位或个人都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取得资金。一旦争取资金成功,项目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如挪用专项资金弥补机关经费不足,挤占、挪用、套取、 骗取项目资金,部分人员涉嫌个人犯罪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支农工程项目没有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缺乏全程的监控措施。

  二、紧紧围绕审计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村建设这个主题开展工作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转变观念,加强和深化涉农资金审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产业化还没有形成,农业综合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部分地区的温 饱、脱贫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央、地方政府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工作,加强对农业资金的审计监督是我们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因 此,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通过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服务。一是要抓住资金源头,从“大”处做文章。要按资金流向逐级进行审计,督促各级政府、各部门 按期足额拨付资金。比如,近年来,中央财政拿出数百亿的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资金使用的效果怎么样,农民是否得到了实惠;中央直补农民的种粮资金使用的 如何,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的问题,都需要逐级审计。二是要抓资金的流向和最终使用点,在“细”上下功夫。对各种专项资金,要按照使用范围和资金流向跟踪, 审计中对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进行揭露和公开。三是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审计检查,抓“亮点”。通过检查项目实施情况,重点查处有无擅自变更 项目计划、虚报冒领项目工程资金和截留挪用支农资金的问题。四是加大对涉农资金的审计调查。对出现普遍性、典型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去 反映。在审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财政管理体制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总体把握涉农资金的投入情况、结构变化和投向变化,全面反映和评价政府涉农资金管理 使用现状,为规范政府各部门职责权限,制定农业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等农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2、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逐步探索农业效益审计的 新路子。要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审计的重点不应只停留在监督涉农资金的拨付和支出的真实性、及时性方面,审 计的目标也不应只定位在真实性、合法性上,而是要适应我国农业的新变化,逐步加大农业效益审计的分量。一是在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向绩效审计领域延伸。 二是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改进审计方法,实现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工程预决算审计,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两个转变”,把违纪违规资金 控制在最小限度,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实事求是地处理审计查出的问题。涉农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有鲜明的导向 性。在审计界定上,对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处理;对没有具体政策规定的,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分析,做出衡 量判断,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处理意见,目的是搞好整改,加强管理;对政策规定不完善或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要进行客观分析,摸清情况,以审计简报、 专题报告的形式如实上报反映,以利于问题的明确和统筹解决。
  3、加强对涉农资金政策的执行及落实情况的审计,不断反映农业和农村中出现的新问 题。涉农资金审计,除了真实合法性审计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监督检查国家惠农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通过大量的审计调查,充分了解农业中出现的新情 况、新问题,为国家制定和调整农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要利用审计部门的工作资源和熟悉政策优势,向有关农业主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农业政策的落 实,不搞“一刀切”,防止形式主义。
  4、建立长效机制,立足“一审二帮三促进”,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审计机关要建立互动机 制,和财政部门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达到资源共享。对地方使用的中央农业专项资金的计划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建立资金管理的预警机制。另一方面, 针对审计查处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促进加强管理,关键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从根源上帮助找原因、查漏洞,尽量减少 资金运行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专项资金 处理 基础设施建设 存在的问题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