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德昌:着力打造新村建设新亮点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州会议精神,德昌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州下达新村建设任务,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合资源、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分类推进,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的原则,以河东省级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在108国道沿线整村推进新村建设,立足“规划先行、项目捆绑、资金到位、质量过硬、新村发展”“五点”,巧做“统、合、帮、责、增”“五字”文章,着力打造德昌新村建设新亮点。

  坚持“规划先行”基本点,巧做“统”字文章。以青瓦白墙红门窗的川滇风格和彝族、傈僳族风格特色定位,结合《德昌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完善了《德昌县新村建设规划》。通过新建、改建、扩建、风貌改造等多种形式,坚持“三打破,三提高”,一本蓝图、一张图纸、一套指标,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归自建并举,有效实现“四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风格,统一建设。据统计,2011年,全县规划建设新村19个(新建8个,改扩建11个),其中彝家新寨3个,村综合体2个,预计投资3.6亿元。

  找准“项目捆绑”切入点,巧做“合”字文章。德昌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的“一个意见、两个规划”,统筹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推进示范片新村建设与连片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土地整理相结合,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城镇开发相结合,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突出新村建设、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四个重点。截至8月1日,新建村内主干道1.15公里,硬化村内主干道6.075公里,硬化入户路13.29公里,发展特色规模种植业基地0.74万亩,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46户,出栏畜禽3.84万头(只)。

  把握“资金到位”关键点,巧做“帮”字文章。为解决示范片新村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德昌县委、县政府建立“政府补、农民投、项目找、信贷扶、部门帮、社会筹”的多元化新村建设投入体系,示范片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一定补助。规定新建聚居区修建住房每户补助9000元,实施改扩建和风貌改造每户补助5000元;沼气池每口补助1000至1500元;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垃圾池、排污沟渠、绿化等基础设施由整合项目资金和省、州、县财政专项资金全额投入。通过规划引导、宣传发动、典型引路,动员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自筹参与建设,充分发挥其建设主体作用。整合、捆绑使用各种惠民支农的国家、省、州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由金融部门提供小额贷款,解决部分农民新建房屋资金缺口问题;积极争取省、州供电部门和烟草行业的支持,解决电力设施和烟叶生产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资金封闭运转、BT等方式。包括加强资金监管运行,对拆迁补偿资金专户存储,集中统一管理,待交付住房和土地时与农户结算。全县投入新村建设资金3.05亿元,其中专项资金4438万元。

  强化“质量过硬”支撑点,巧做“责”字文章。按照“抓质量、重安全、保稳定”的指导思想,德昌县委、县政府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狠抓责任落实和质量监管,确保新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换届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县新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村一位县级领导、一村一个责任部门、一村一名指导员、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县级领导包村负责制,县委、县政府分别与包村县领导、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多层次落实新村建设责任,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加强质量监管。实行业主委员会负责制:民主推选村民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选择施工队伍,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监理公司负责质量监督;坚持“倒逼”机制。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和考核考评制度,着力完善并严格坚持工期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查的“倒逼”机制。

  抓好“新村发展”落脚点,巧做“增”字文章。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德昌县委、县政府切实为百姓着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土地征用补偿问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互换、返租倒包、委托代耕等方式,引导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生产。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以“优质烤烟+蔬菜”为主导产业,辅以畜牧、林果、蚕桑、甘蔗等产业带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和劳务产业的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上半年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5%。同时,针对移民搬迁,实行地随人走、人随地转。就近调剂耕地,保证移民人均耕地1亩,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土地 专项资金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