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阳朔“三真诀”建设新农村


  “把农村工作搞上去才算真本事,把好事办好才算真功夫,把承诺兑现才算真党员。”近年来,阳朔县把这“三真诀”作为“三农”工作原则,找到一把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金钥匙”,出现了村建设吸引外国总统来参观、城乡互动发展的“阳朔模式”在全国推广、“小先锋”助撑“大农业”的喜人局面。5年来,阳朔荣获“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国家生态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近20项,2006、2007年蝉联“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今年7月又被自治区授予“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殊荣。

  真本事:

  村建设成“国际样板”

  “想不到阳朔的农村如此靓丽,我们要好好学学。”去年3月2日,赞比亚总统鲁亚?班达带着他的团队在参观该县凉水井村时,看到“白粉墙、小青瓦、坡屋面、花格窗、吊阳台、石板路”的桂北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连声赞叹!

  5年前,该县白沙、葡萄、阳朔、兴坪4镇19个村委66个自然村,地处大山深处,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年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

  近年来,该县先后投入近10亿元,在白沙、葡萄、阳朔、兴坪4镇19个村委66个自然村方园200平方公里范围,建设全国首个百里村党建示范带。不遗余力地在百里新村抓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大兴水、电、路等项目建设和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如今,百里新村种植金橘10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沿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9000元,其中80%来自金橘收入;百里新村内28个自然村年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3个自然村年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走入百里新村,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整洁民宅错落有致,一片片金橘园果实累累,一条条通村水泥公路纵横交错……令人耳目一新。

  “以点带面、由点成线、齐头并进。”在百里新村的辐射带动下,该县村建设形势一片大好。在远离百里新村的金宝乡门楼村同样实现了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的华丽转身,成为广西城乡风貌改造综合整治示范村。

  “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按每个农民10元的预算,给全县997个自然村安排了垃圾清理费。”该县相关部门表示,该县首开先河拨财政专款用于自然村垃圾清扫、清理,力争让与山水同美的村更上一个档次。

  目前,该县共完成40个村试点建设任务,市级文明卫生村已达280个,累计完成农村房屋立面改造1.4万户,完成530个自然村550公里的村道硬化,2006至2010年连续5年荣获桂林市村建设一等奖。

  真功夫:

  城乡互动发展树“全国标杆”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时,该县不是一味把农民“搬”进城里,而是立足农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而让农民在家门口富起来,让农村成为小城镇。这就是阳朔县与众不同的农村城镇化模式。

  该县阳朔镇农民莫桂才一门心思要离开农村成为城里人,却屡屡碰壁;回到农村老家,却借助《印象?刘三姐》大舞台一跃成为“农家乐”餐馆的莫老板,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他的“农家乐”还开了分店。而像莫桂才一样受益于《印象?刘三姐》的周边村民就有2000多人。过去的穷村,变成了今日的文化旅游新村。

  白沙镇凉水井村46户村民自筹资金398万元,争取各方筹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集旅游、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凉水井清泉度假村,开辟了大山沟吃上“旅游饭”的先河,吸引了城里人来休闲度假。

  “仅遇龙河漂流服务的从业人员就有3300人,其中当地农民达95%,日接待游客最高达21000人。”该县旅游部门表示,该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时间由农民协会组织开展的导游、餐饮、住宿、摄影、漂流、自行车出租服务风起云涌。

  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高田镇历村,全村114户中,有102户做旅游服务,有农家饭店25家,有农家旅店15家共339张床位,有农民女子导游队30人。每年该村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

  目前,该县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人员达7万人,农家餐馆有700多家,农家旅馆达500多家,从事导游服务的农民超过1000人。在该县广大农村,处处是景,处处是游客,处处是小城镇般的繁荣景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葡萄 生产基地 清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