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大港冬枣产业:美了家园富了乡亲


  如今一提起大港,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遍布盐碱滩的“磕头机”,取而代之的则是整洁葱郁的市容绿化、星罗棋布的社区广场,尤其是又脆又甜的大港冬枣已然成为新世纪大港在百姓心中的一张“绿色名片”。

  昔日盐碱滩

  如今枣树林

  财政补贴 技术上门

  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采摘旅游回归自然

  因地制宜建美丽乡村

  大港发展冬枣产业已有9个年头,又恰逢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大港地区作为滨海新区的南部引擎,也以冬枣产业为龙头奏响了新的历史乐章。

  昔日盐碱滩

  如今枣树林

  大港地处天津市东南端,43万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近11万,下辖5个涉农镇街74个行政村。区内土壤盐碱性较大,土壤肥力不高,保土性差等特点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大港地区可耕地面积约20万亩,解放后一直以玉米、高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利润低。

  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大港自1979年建区以来,一直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种玉米改种蔬菜、旱田改水田,但最终效果都不理想。究其原因,土地含盐量高、土壤严重缺水成为两大顽疾,用当地老农的话讲就是“十年十旱”。

  2000年开始,大港政府部门参照临近的河北和山东等地发展冬枣种植业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在本区搞冬枣基地、发展冬枣产业,并制定了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的目标。

  据大港农林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冬枣是华北地区的一种优质晚熟鲜食作物。该品种适应力强,较丰产稳产,果实成熟期晚,为优良的晚熟鲜食品种。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果实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此外,大港冬枣虽与鲁北冬枣为同一品种,但由于大港土质黏,且用盐度大的井水浇灌,相较于用黄河水浇灌且在沙性土壤中生长的山东彰化冬枣,皮更薄,口感更好。

  枣树抗盐碱、抗旱抗涝以及适应力强的特点使其成为化解大港农业发展瓶颈的灵丹妙药。其实,枣树的种植在大港地区古已有之。位于太平镇的崔庄子村便有168株600余年树龄的枣树。由此可见,几百年的种植传统为进一步在全区推广种植枣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形成产量后,农民在收入上确实得到了实惠。2008年全区冬枣产量达4248吨,产值2974万元,纯收入2336万元。今年产量则达到了5762吨,产值3803万元,纯收入2939万元。

  另外枣树作为经济林,在产出冬枣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大港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大港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财政补贴 技术上门

  给农民吃下“定心丸”

  在推动冬枣产业化的措施上,大港的决策者们确实煞费苦心。在推广产业化初期,由于传统农业根深蒂固,农民们不知道枣树种植是否有前景,结出冬枣后是否有销路,价格如何。这一系列的“问号”使广大农民不敢“越雷池半步”。面对这种状况,各镇街村政府便想尽一切办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在财政补贴上,树苗由区财政出资购买、栽植费用由镇村财政补贴,其实就是政府栽完树分到个人;在技术服务上,区农林畜牧局协调各镇街成立服务队伍,深入各村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在保鲜推广上,由政府出资兴建储藏量700吨的冬枣保鲜库,冬枣在其中可保鲜3-4个月,另外,品尝会、采摘节等推介活动各镇街每年都会举办,并且走出去参加全国各种冬枣会;在实现产业化上,全区成立了7个冬枣合作社,由各镇街政府牵头,积极引导枣农入社,对种植和销售实行集中管理,并且每年适时组织枣农参加种植技能培训,使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解决农民无法掌握市场动态、承担经济风险、获取增值利益的困难。

  另外,以中塘镇绿生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冬枣深加工企业近年来蓬勃兴起,这些龙头企业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冬枣的销售渠道,解决了部分困难户卖枣难的问题,还以冬枣为原料加工出枣酒、枣饮料以及脆枣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大港冬枣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大港区农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现在大港冬枣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是每户枣农都能掌握全面的种枣技术。当务之急就是抓技术服务。一是抓产量,通过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从而达到保产增产;二是抓品质,在用药用肥管理上全部标准化,并于明年在全区全面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枣树 产业化 品种 休闲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