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春风精神”的传播,筠连县提出打造100个春风村,宜宾市打造1000个春风村,许多地方提出学习春风村、超越春风村。
“我们要是停滞不前,就让人笑话了。”近日,记者在春风村采访,不时听到这样的话。王家元说,村民也说,他们的脸上满是自信。
“发展1000亩李子、1000亩优质茶、1000亩花卉……”按规划,5年后春风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1.5万元。
石灰石里植出大产业
春风村俗称猫咡湾,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种植粮食产量低,品质差。村民们尝试过种火葱、种海椒,但都没成功。
到底该发展怎样的产业?春风村第一次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作“外援”。
“这里的岩石缝隙中有黄泥堆积,种别的不怎样,但非常适宜栽李子树,因为石灰石具有很强的聚热功能,白天日照强时,石头吸收大量的热能,在夜间持续释放热量,促使李树糖分聚集,生长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甜可口。”专家一番分析入情入理。
村民茅塞顿开:荒坡上套种李子,每亩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县城对水果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不错。在党员带动下,春风组村民开始栽种李子。
“石头缝里土壤太薄,我们一家人每天一早就背着背篓,到几里外的山上去找土,背回来填在石头缝里。”当年带头栽种李子的党员之一刘远恒,这样回忆那段艰苦日子。
几年过去,昔日只是在沟边、坎边、房前屋后栽种的零星李子树,已发展到1000亩。2008年全村李子总产量30万公斤,种李农户人均收入6900元。
春风村有春风、中沙、龙塘3个组。李子产业的发展,让春风组的村民率先致富,但中沙、龙塘两组的土壤条件却不适合李子产业的发展。如何让中沙、龙塘两组的群众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中沙组、龙塘组,有一片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废弃茶园。既然石头缝也能变成聚宝盆,这些荒废的土地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呢?“发展茶叶产业吧,我们有基础,市场前景也好。”经过对市场的初步调查,王家元将心里的想法向村民袒露。
“一亩茶叶一年顶多收三四百元,这点钱连工钱都不够。”
“我们又不是没种过茶叶,根本赚不到钱。”
令王家元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提议备受争议。
2006年8月,王家元带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考察小组先后前往雅安、乐山、泸州等地的茶叶基地进行考察。
“从来没想过每亩茶叶地居然可以收入三四千元,真是大长见识了!”考察归来,曾经极力反对种茶的周孝付逢人就感慨。不到半个月时间,春风村村民种植良繁茶的面积达600余亩。
2009年春季,这一批茶一上市就卖出鲜叶80元一公斤的高价,尝到甜头的春风村人空出新的土地,今年还要扩种500亩,千亩茶园的愿景在心里发芽。
村民当上了股东
2005年,春风村的李子丰收,新鲜李子刚上市卖到6元一公斤。随着越来越多的李子集中上市,村民们开始杀价,春风李价格越来越低。
互相杀价将毁掉整个李子产业,村干部请来李子大户们召开紧急会议。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必须有一个专业合作组织来统一运作。
于是,春风村李子协会应运而生,实行李子产业的科学生产和管理,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的规范化销售。同时,村里找到县工商局,为李子协会免费注册了“猫咡湾”李子商标,春风村李子的名气一路走旺,远销省内外。
2006年3月10日,春风村首届李花节开幕。县内外乃至省外的数万名游客慕名前来,休闲观光,赏花游玩,春风村名声大振。
“客人来赏花,就要吃饭。为何不让村民发展农家乐呢?”王家元等村干部想到就干,挨家动员临近路口的村民,在游客来看花时,尝试搞一些农家乐。
刘家花园是春风村第一家农家乐。朱永芬至今还记得,刘家花园开业第一天就摆了6桌,总收入500多元。很快,胡家李园、陶然居农庄、快乐农家等农家乐也张罗了起来。目前,春风村成规模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18家,每年农家乐实现收入60多万元。
2006年4月,高县陈村的周波等3位客人走进春风村。他们发现,地处中沙组和龙塘组交界处的茶园海拔为600-800米,从土壤和气候条件来看,适宜种植花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11-12/10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