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两代“美猴王”美名传乡里 成猕猴桃种植户榜样


        “老美猴王”陈惟利种的果实硕大甜美

  “新美猴王”张庆朝和农户谈来年计划

  “美猴王”是猕猴桃种植户的榜样

  偶闻泰顺县有个“美猴王”,乍一听还以为是乌岩岭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但此“美猴王”绝非猕猴,也不是泰顺木偶戏中的“美猴王”,那这个泰顺“美猴王”到底是何方圣人?又有着怎样的通天本领和传奇故事?这就像是一个谜深深吸引记者驱车前往泰顺一探究竟。

  泰顺县盛产猕猴桃,自上世纪80年代泰顺县开始大面积种植猕猴桃,现如今猕猴桃已经成为当地经济主打产业之一,全县已发展生产猕猴桃基地5400多亩,其中又以碑排乡种植范围最广,全乡种植农户达380多户,成为浙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

  当地人习惯将猕猴桃种得好,能耐大的人称为“美猴王”,以此作为榜样,相信跟着榜样干绝对错不了。

  2002年前,司前镇叶山村陈惟利因种的猕猴桃个大味美耐储存,被推销到联合国,而被当地人称为第一代“美猴王”,此后却突然销声匿迹。

  2002年后,在泰顺县猕猴桃产业陷入危机时,张庆朝作为县林业局科技特派员进驻碑排乡,开始整治“大果灵”,与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品牌战略发展的新路子,带领农户走出危机,被称为新一代“美猴王”。

  老“美猴王”陈惟利复出

   要在荒山种出最好的猕猴桃

  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驱车来到泰顺县司前镇叶山村,由于地处偏僻,叶山村依旧保持古朴的风貌,全村的青壮年都搬了出去,留下45个老人坚守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65岁的陈惟利老人和妻子居住在老房子里,家中保存着2002年“浙江省名特优农产品”奖杯,老人特别和蔼可亲,还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对于他“美猴王”的来历,老人毫不谦虚地说:“碑排乡现在种的猕猴桃是引自新西兰的布鲁诺品种,我种的猕猴桃是正宗中国猕猴桃——‘米良1号’,不仅被评为浙江省名特优农产品,还推销到联合国,当时只有我的‘叶山香’牌美味猕猴桃可以出口国外,方圆百里的猕猴桃种植户都是请我帮忙推销,‘美猴王’因此得名。”

  老人带记者来到一片山坡上,指着西面连绵起伏的山峰告诉记者,那里就是乌岩岭,他所种植的猕猴桃区域就属于乌岩岭原始森林过渡地带,地理位置要比海拔600多米高的碑排乡还要高。

  他摘下一个硕大的猕猴桃给记者品尝,果味香浓,甘甜爽口,却有一番与众不同滋味。记者问他有什么秘诀?他笑着说:“别人要用‘大果灵’才能种出我这样大的果实,其实也没什么秘诀,用牛羊粪便做肥料,剪掉树枝上多余的果实,留下来的果实养料充足,自然长得大,长得漂亮,别人一亩可以种出1000公斤,我两亩地也只有1000公斤,我这果实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果实自然与众不同。”

  他告诉记者,叶山村引种植猕猴桃的时间比碑排乡还要早,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都非常优异,但就是因为当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农民种的猕猴桃要背上百里山路才能到县城卖,限制了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山村落后的面貌,当时做为村干部的陈惟利决心要为山村修一条路。

  他拿出了十几万元积蓄,发动村民集资修路。但要把山路修到山下,需要100多万元。卖掉山上的毛竹35万元,从当地政府那里筹得15万元,加上村民自筹勉强凑齐100多万元,修了一条6公里长的机耕路。

  2002年正当他将路修通,准备大施拳脚时,当地猕猴桃产业因“大果灵”侵害陷入低谷,陈惟利的优质果也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外出打工,“美猴王”也因此销声匿迹。

  去年,“乡村康庄工程”把水泥路修到他家门口,陈惟利又回到家重新置办起那两亩猕猴桃园,听说“老猴王”回来,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驱车前往他家采摘猕猴桃,还有老顾客特地托他把猕猴桃寄往北京。

  采访最后,陈惟利把记者带到一片荒坡上,望着一片被荒废的梯田对记者说,他准备用5年的时间把这片荒坡重新建成果园,种出泰顺最好的猕猴桃,一步一步去实现当年的梦想:要建一个大果园,要带领小山村乡亲走出闭塞和贫困,但目前他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银行不给他这样的老人贷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猕猴桃 品种 科技特派员 梯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