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民眼中的家乡巨变


杨乃芬 曾临

“重重别墅重重楼,程控电话连九州,家家小康户户富,城里有的这里有。”这是记者近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采访时听到的一首歌谣。

作为生态型社会主义村的代表,韩村河的发展只是我国村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

乡镇企业的崛起

韩村河的发展,就是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例子。

“臭水沟,烂泥塘,挖野菜的结成帮。几条洪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天灾人祸年年有,村破家穷常挨饿”。该村展览馆里陈列的一幅幅旧照片,见证了今夕巨变。

1978年,在村党委书记田雄的带领下,该村组建了韩村河建筑队。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当初几十人的建筑队发展成为韩建集团。

在韩建集团的投资下,韩村河从1994年开始新村建设,到2004年,新村建设全部完成。如今,全村910户2700多口人全部完成了新址搬迁,人均住房约68平方米。

随着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在韩建集团就业人员达到5万人,本村劳动力1300多人,劳动力就业率达100%。此外,还吸纳了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位村民告诉CBN记者,村民每年除了享受80元的医疗保险,还可以领取口粮、副食、供水等方面的补贴。村集体还对老年人实行生活补助制度,60岁以上老人每月9日按时领取180~300元(每岁3元)的生活补助。

村民张有莲说:“以前非常羡慕城里人,可是我们现在比城里人都幸福,他们又特别羡慕我们。”

同时,在韩村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思路引导下,矿泉水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依托高科技产品加快了全村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为全村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到2008年,乡镇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达1583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收入1666元,比1978年的10.74元增加了150多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99%,比1978年的8.04%增长了26.95个百分点。

从“吃不饱”到“万元户”

贵州省毕节市清水镇清水村六组的杨影秀如今已经73岁了。

杨影秀告诉CBN记者,在她14岁的时候,曾去贵州省威宁县支援铁路建设。“那时候我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供应口粮,但是我父母和弟弟在公社里,集体一起干,一起吃大锅饭。那时日子太苦啦,根本就吃不饱。”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每户人口多少分摊土地到每家每户。当时,杨影秀已经成婚,一家六口人分得了6亩地。

据杨影秀回忆,当得知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时,大家在生产队的工房里自发组织了一台晚会,唱歌跳舞热闹了整整一个晚上。

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8000亿斤,中国的粮食第一次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另外,更让杨影秀高兴的是,前几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而且按照耕地面积给种粮农民补贴。杨影秀感慨地说,现在6亩地种的粮食不但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且能够拿到市场去卖,有时候一年能有近万元的收入。

据测算,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再加上五大统筹等收费,实际为全国农民减负1600亿元。此外,直接给农民的种粮直补、粮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如今已达到1230亿元。

从“高利贷”到无抵押低息贷款

从2006年7月开始,贵州省毕节市清水镇信用合作社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小额贷款。2007年,贵州省正式实施农民小额贷款后,每个工作日一大早,信用社门口挤满了前来贷款的农民。

据社长夏景江介绍,虽然农民的基本收入有了保障,但是遇到大事或急事需要用钱的情况,也曾经使很多农民束手无策。

杨光亮是清水镇红岩村地道的农民。多年前,大儿子考上省级重点高中,但是至少2000元的学费、生活费却愁煞了杨光亮。他万般无奈之下找到镇上放高利贷的,几经周折,找到镇上亲戚担保后终于借到2000块钱,但是每月却要支付200元的利息。

“现在信用社贷款,月息只有千分之七。即使遇到特殊情况,心里也踏实多了。”杨光亮告诉CBN记者。

在夏景江所在信用社所管辖区,已经有近40%的农民前来信用社贷款。

“刚开始时,大多数人贷款是去买化肥、农药,现在农业上的钱不愁了,老百姓贷款搞养殖、盖房子。只要贷款人有第二职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限额是50000元。而且按照政策,不需要抵押。”夏景江对CBN记者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估计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