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华池县农村沧桑巨变纪实


  六十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在华池这片红色热土上却是沧桑巨变的六十年。如今,走进华池的乡村农户,随处可见宽畅的砂石路、整修平坦的梯田、设计新颖的小康农宅和窗明几净的校舍……六十年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为农民带来幸福的生活,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质朴话语更折射出农村的沧桑巨变。
  感言一:悦乐镇鸭洼村农民杜晓琴:“以前路不好,家里的农产品都是用架子车拉到公路上,再运到县城。水果、蔬菜颠得乱七八糟,损耗大不说,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我们这里铺上砂石路、通上了班车,出门半小时就到县城,蔬菜卖得特别好。”
  华池县地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辛辛苦苦种植的瓜菜腐烂在地里,丰收却不增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华池县先后完成省道202线华池段、悦乔公路、柔东公路、悦上公路、五白公路的铺油改造和“三纵三横”路网建设,特别是在乡村道路建设上,县上多方集纳民意,因地制宜,积极动员群众,使广大群众由“政府要我修路”变为“我要修路”,主动投身道路建设。目前,全县油路长290.65公里,覆盖15个乡镇,乡镇道路总长704公里,111个村全部通了砂石路。
  感言二:林镇乡黄渠村白家湾农民王仲祥:“跟着政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没有错,我1990年花1050元买了3头小牛,到2000年发展到43头,近几年共出售23头,收入24300元,早已不再挨饿受穷了”。
  农民的“粮本思想”根深蒂固,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单一种粮,效益低下”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华池县科学定位当地优势资源,大力调整结构,培育增收产业,拓宽增收渠道。通过近10年的持续发展,以舍饲养殖绒山羊为主的草畜产业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白瓜子、洋芋、粮饲玉米、小杂粮、杏果和沙棘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劳务产业成为农民旱涝保收的“铁秆庄稼”, 目前,全县人工牧草留床面积累计达到55万亩,牛饲养量达到4.8万头,羊饲养量32万只,兔饲养量25.4万只,猪饲养量6.8万口,鸡饲养量42万只, 2008年底全县畜牧业总收入达9000万元。白瓜子、粮饲玉米、洋芋、小杂粮、杂果、沙棘产业基地分别达到1.4万亩、20万亩、8.8万亩、20.6万亩、5.9万亩和4万亩,各类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4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农民由“穷”变“富”,购买力随之增强,摩托车、农用三轮车分别达到1万辆和1.2万辆,45%以上的农民用上了手机,农民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感言三:华池县悦乐镇樊庄村支书何杨忠:“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民是受益最大的。如今,农村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吃水、看病、孩子上学再也不作难了。”
  华池县以人为本,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目前全县共建成中小型水库4座,打小电井8892眼,蓄水窖8.75万口,发展补充灌溉面积17.5万亩,建成人畜饮水工程23处,解决了5.75万人,6.56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建成 11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房,15个村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3688户10.55万人,农村低保每人每月45元, “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2000年全县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8底全县年均培训农民2.6万人次,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年,人均掌握了两至三项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
  感言四:五蛟乡南湾村户秉峰:“现在农民的生活确实变化太大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以前娃娃课本里说的事,现在农民家里都实现了。劳动上一天,回到家里还可以洗热水澡,城里人能享受到的,农村人也享受到了。”
  严酷的自然条件是导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持续拉大的根本因素。华池县按照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全力实施小康家园“145”工程,已建设示范村、示范户21个和2250户,改新建小康住宅8400户,配套沼气沼气池6675座,推广使用太阳能灶1630户。农电入户率、电视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2%,七星级以上农户3839户。全县农民户均围庄田、围庄草、围庄树和围庄窖分别达到14.7亩、17.8亩、930株和3口,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住宅是窑、种田是坡、吃水靠挑、行路靠脚、做饭砍树烧”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住上了宽敞的房子,种上了平地,用上电灯、电话、沼气池、太阳能,看上了电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沙棘 玉米 草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