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春风频来花千树


  金秋十月,记者走进临澧县太平开发区,只见工厂林立,公路宽敞,农民别墅鳞次栉比,绿色草被植盖大地,林木茂盛花卉飘香,好一个靓丽的“城市化村”!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太平村已成为闻名的社会主义村的典范,是一面闪闪发光带头致富奔小康的旗帜。

  上世纪70年代,太平村还是临澧县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这股暖流也涌进了太平村。时任临澧县杉板乡乡长的吴志泉,辞职回到村里,带领太平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走建设社会主义村之路。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凑钱凑物,开山劈地,平沟填壑。凭着“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拓荒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农民引向共同富裕。

  回忆起开启太平村改革发展大业的“六月会议” ,郭大松记忆犹新。1984年6月2日,在太平村这个小山村召开了一次非常特别的“六月会议”。这次会议由刚经中共常德地委、临澧县委批准辞去临澧县杉板乡乡长职务,回到农村作改革试点的吴志泉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太平村党支部书记郭大松,村长胡宗喜,党员吴志去、高仍泉等。会议重点研究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郭大松赞许地介绍说,吴志泉立志投身农村改革的洪流。他眼见腊月三十村干部还在挨家挨户收提留款,农村仍然贫困落后的现实。产业结构单一,农民负担畸重,富裕劳动力甚多,收入水平过低,他们企求迅速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吴志泉以前瞻性的视野,改革者的大无畏勇气,大胆探索,决心带领太平人走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村之路。向参会的这伙农民响亮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劳动力剩余,实现共同富裕。他还深入浅出地解说了这四句话的要义。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摆脱单一的农业经济,兴工强农,走出太平村,走向大市场,走农工商综合发展之路;发展农村经济,就是要有分阶段的经济发展目标;解决劳动力剩余,就是要使大批富裕劳力进厂务工,扩大就业门路;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山、水、田、林、路、舍要全部改变面貌,新型的村庄基本建设大体就绪,人平纯收入要进入小康社会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村。吴志泉的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讲到了与会者的心坎上,获得了村干部和党员的热烈支持。经过议定,决定先着手兴办一家出口脱水菜厂,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凑钱凑物,开山辟地。经过100多天的奋战,太平脱水菜厂建成了,托起了太平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办起脱水菜厂后,太平发展势不可挡,1985年办起了冷冻肉联厂;接着,像滚雪球似地办起了饲料厂、生化制品厂、罐头厂、机修厂、建筑公司、进出口公司等十多家村办企业。他们冲破了“山沟”意识,走向国际大市场,兴办起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国家创汇,为农民增收,“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并发表谈话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太平村乘潮而起,闻风而进,进入到兴办大型工业企业,提升“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水平的新阶段。从1992年起,太平村兴办了湖南省乡镇企业最大的合资企业——湖南中太化纤制品有限公司。他们聚集内力,借助外力,闯出了“老乡加老外”合资经营的新路子。仅用一年的时间,就高速度建成了化纤厂的主体工程和后纺车间。后来又配套了前纺车间,形成了年产1万吨涤纶长丝的规模。

  太平村用现代发展理念一手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一手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按照农村园林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分为工业区、商贸区、公共生活区、农业生产区和农民公园,工业向小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太平大道、迎宾路为骨架的水泥公路贯通全村,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绚丽多彩。7口深水井和三座水塔的纯净自来水供应到户。太平热电厂保证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供电、供气。现代化邮电通讯设施便捷。文化、教育、体育、休闲设施日趋完善。太平村的村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许。1993年至1995年,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先后亲临太平村视察。美籍华人、哈佛大学教授戴慕珍来太平村考察后题词:“要是中国农村按太平村样式发展,中国的前途非常光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脱水 农副产品加工 林木 花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