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生态山水美 乡村茶果香


  

       

        随着龙泉漂流项目开漂,旅游业作为龙泉支柱产业的地位将随之奠定。

  秋风起时猕桃香,一幅山水俱佳的水墨乡村画在宁乡县龙泉村显露出来。爱好旅游的都市人纷纷来到这里,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而这里,在2006年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1000元左右徘徊,到今年却将突破5000元大关。作为市委布点村的宁乡县龙泉村,坚持科学发展、探索新路,着力培育新型农民,通过提质强村创业富民的创新实践,展示出村建设的别一番风情,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崭新模式,也成为创建乡村生态旅游新村的新样本。

  项目建设奠定雄厚经济基础

  龙泉村坐落在沩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闻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拥有丰富自然景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龙泉村,但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这里曾一度发展十分缓慢。

  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村庄,项目建设无疑是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要使龙泉村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通过外部的“输血”来提升村庄的自我“造血”能力。龙泉村根据自身独特的地理、人文资源,探索出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龙泉村引进资金1000万元打造“国宝之乡”与“生态休闲”旅游品牌,龙泉漂流、御峰户外、大沩茶海等项目陆续在龙泉落地生根。通过项目带动,以猕猴桃、富硒茶为主的种植业、以虫子鸡、土花猪为主的养殖业和以加工楠竹为主的加工业等齐头并进,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致富无门的难题。2008年全村接待旅游团队18批次、3000余人。随着龙泉漂流项目开漂,旅游业作为龙泉支柱产业的地位将随之奠定,以打造“国宝故乡、休闲胜地”为目的的乡村旅游业正成为带动龙泉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龙泉村共投入各项建设资金3700万元,开发培育产业项目10多个,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7年的1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12万元。

  培育民打开对外开放窗口

  龙泉村全村2160人,但受教育年限人均不到7年,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全村人口总数的6.9%,大半部分为文盲、半文盲人口。由于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了农民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为解决村建设进程中新型农民短缺的现实难题,龙泉村首创“学堂”,对农民进行经常性的政策法律、农业科技、文明卫生、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2008年围绕猕猴桃栽培实用技术、村庄卫生整治、农村法制教育、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等内容,共开办讲座12期,培训1500人次,有效地破解了现代科技文化难以进入偏远山村的难题。与此结合,村里建立了村图书室、广播室、歌乐队,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0余次,较好地激发和满足了村民的求知欲望和娱乐休闲需求。特别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失业返乡的情况下,通过学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村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科技致富信心大大加强,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同时,利用“学堂”这一学习平台,村还积极争取到了湖南九三学社、团省委、省图书馆等单位对龙泉村的关注和项目支持,与邻县光明村、清溪村达成了以互派干部见习、互销农副产品、互推旅游项目、互享工作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友好互助共建村”协议,为偏僻山村打开了一扇对外开放的交流窗口。

  共享发展成果增强群众自豪感

  城市和农村的差别是什么?从硬件来讲,最大的差别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落后。

  工作组与龙泉村“两委”在认真做好村级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水、路、电、网等制约龙泉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

  在交通方面,共修建村级水泥硬化路面28公里;在水利方面,基本解决了全体村民的“饮水安全”难题。同时,全村农网得到了升级改造,有线电视实现了“户户通”;完成了350户“改厕”建设,建成垃圾池26个。全村全部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建立了村医务室,解决了村民基本医疗问题。成立村文化信息图书中心,建设50平方米村图书馆,纳入了“文化共享工程”。配备了村广播室和播音员,全村8个村民小组架设了播音设备,实现村级广播全覆盖。成立了由12名村民组成、拥有3万元乐器器材“农民歌乐队”,服务地方礼仪庆典活动,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投资3万元新建了“农民健身工程”,村民拥有了自己的健身设备与休闲场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猕猴桃 项目建设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