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满腔热血为民酬 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他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生意,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郏县安良镇西安良村,当起了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短短几年时间西安良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郏县县委政研室为此总结出了“西安良现象”,并在全县推广。

        郏县安良镇西安良村曾经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经过短短几年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县村建设试点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当问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时,村民会自豪地告诉你,他们有一个好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文万顺,是他把西安良村带富了,变美了。

        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西安良村位于郏县县城北部10公里处,全村2230口人,耕地1996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由于没有特殊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村里发展滞后,2002年还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2005年,安良镇党委经过考察,任命文万顺为西安良村党支部书记。文万顺是土生土长的西安良人,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从部队转业后,开办了一家铸造厂。依靠诚信经营,依靠优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他的铸造厂经营得红红火火。

        怎么办?是打退堂鼓,还是迎难而上?文万顺选择了后者。看到许多乡亲还在为致富无门而发愁时,一种责任感涌上了他的心头。他觉得自己富了还不行,还要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起来。他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责任重大,我个人别无所求,只求早日让全村人都过上小康生活,把西安良村早日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村。”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回报家乡父老乡亲的朴素情怀,文万顺毅然搁置了自己红火的生意,回村里当上了一名月工资只有200元的“村官”。

        从任职的第一天起,文万顺就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迅速确立了“抓班子、树形象、干实事、聚民心、创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针对该村遗留的重大难题,他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和群众促膝谈心,倾听民声,征求民意,调解矛盾,化解积怨。村民情绪逐渐稳定,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之后,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解决村里发展的实际问题上。他按照有关程序把几位公道正派、有致富经验、乐意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进了村“两委”班子。班子成员在他的带领下,通过拉家常、问冷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难;他们从关心群众疾苦出发,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切实为民解忧。“选准带头人,西安良村有希望了。”文万顺和他组成的村新领导班子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在他的努力下,西安良村稳步发展,各项工作由原来全镇倒数提升到前几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村庄脏、乱、差的局面,文万顺因势利导,从道路的整修、硬化、管理和民宅居住环境的改善着手,集民策、践民意、出实招、动真格。上任几个月,他就通过关系引资80万元,将村里的主干道路全部修成了混凝土水泥路,从设计到施工,他和其他干部一道,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从天明干到天黑,实现了全村群众多年的夙愿。如今,高标准的水泥路贯穿全村,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万顺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完善、健全了党风廉政小组、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组、党员议事组、计生协会等村民组织,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事事有人管。他还要求党员坚持写学习心得体会与民情日记,把“党员先锋工程”、“富民工程”、“创建五好党支部”与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相联系,不仅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更增加了大家驾驭复杂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他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敢闯敢干,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和自身能力,从而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基层干部,真正成为自身致富能力强、带动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劳务收入 绿化 主干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