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民:由“吃饱饭”到奔小康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沧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把粮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军需民食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关注“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多数农民已逐渐告别贫困和饥饿,走上了“由吃饱饭到奔小康”的历程。
        欣喜:激情被释放
        临沧集边、山、少、穷为一体,山区半山区面积广,气候复杂多变,粮食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较为突出,风调雨顺多产粮,遇自然灾害则减产,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大多数山区农民一直延续落后的耕作方式,大多数农民仍处在温饱线下。
        从1982年开始,原临沧地区全区实行粮食联产承包责任制,原由生产队集体承担的征收、征购、超购任务,按农户承包的土地面积、产量分解到户,临沧绝大多数地区采用包干到户的形式。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临沧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土地潜力不断挖掘,加之科学种田及“两杂”良种的推广,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产、留、购、销分配合理,粮食价格平稳,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茫然:离乡的无奈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及农产品价格等原因,农民收入增长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日益加快,部分农民土地被征用,在农村出现了部分剩余劳动力。这一阶段,我市的人均占有粮食最低,1986年全区粮食总产43万吨,人均占有粮食仅249公斤,是建国以来人均占有粮食最低年份。另一方面,由于城镇与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流,增加了家庭收入,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农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造成部分土地搁荒和因留守家中的劳动力有限,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部分县、乡出现劳动力资源紧张现象,如临沧几大糖厂开榨、几十万亩茶叶开采等就出现工人难找情况。三是部分乡村出现男多女少、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状况,这在贫困山区更为突出。
        欢颜:致富梦回归
        “现在真好,提留统筹取消了,种地不交公粮,还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养猪有补助、保险,家电下乡、购机(农机具)有补助,孩子读书享受‘两免一补’,老百姓负担减轻了,生活自然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党和政府样样都对我们农民关心照顾到了。”这是乡村干部群众感叹最多而又最高兴的事。2006年,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结束了中国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从2004年开始,中央开始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良种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并实行退耕还林粮食补贴政策。临沧市粮食补贴从2005年开始实施,到2009年,共实施中央和省粮食生产性补贴44149.28万元,其中良种补贴5021.58万元,粮食直补7834.5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1293.17万元。2009年全市共发放粮食作物良种补贴资金3593.58万元。2006年开始,国家为了弥补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增支的影响,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2006年到2009年,国家共下达我市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资金17193.44万元。2005年至2009年,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购机补贴资金1670万元,共有4500多户享受补贴,补助购置农机6381(台)套,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拉动农户投资3400多万元。通过粮食直补、良种直补惠农政策的执行及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巩固和发展了我市的粮食生产,提高了粮食自给能力,为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我市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85.4万亩,粮食总产74.9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1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363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农业生产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