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白银区农民住房变迁素描


“现在的生活富裕了,我们也住上了楼房,城里人有的我们也有,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这在以前简直无法想象。”近日,入住白银区强湾移民搬迁小区的强师傅感慨地说。

  解放前,白银区农民的住房多为窑洞、草屋,甚至没有住房。新中国成立60年来,白银区农民的住房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破窑洞到盖砖房,从木头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在不到10平方米的斗室,到一家人享受着70平方米以上的居室……房子是永恒的归宿,但房子的故事却一变再变。如今的白银区,农民进城住楼房已变成了现实,农村新居工程、特困群众安居工程、移民搬迁工程住房井然有序,整齐规范,一座座庭院整齐排列,一砖到顶的围墙,雕花的铁艺大门,成为白银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白银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村的进程中,根据群众意愿,区分不同层次,采取不同方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新居工程、安居工程、移民搬迁工程进展迅速,一幢幢漂亮的新居拔地而起。白银区在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乡村,对农村特困群众建立政府救助房制度,政府每年筹措100万元,按照每户2.3万元、户均64平方米的标准,在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力争在5年内基本解决特困群众住房问题;对长期在城区务工,有相对稳定职业和收入,并有进城居住愿望的农村群众,采取政府补贴、农民自筹的办法,在城区建设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住宅小区,强湾、武川移民搬迁38栋住宅楼已全部完工,1490多户群众入住新居,并配套建设了白银区第八小学、武川新村学校;对长期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在具备交通、水电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地方,建设居住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产生活便利的农民住宅小区,实施移民搬迁,已建成小康新居住房30户。对农村特困群众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建立政府救助房制度。政府每年筹措资金100万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按照每户2.3万元、户均64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争取5年内基本解决特困群众中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目前,已建设农村特困户住宅218户。

  从破窑洞到新庭院、新楼房,浓缩了白银区农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活。正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他们富裕起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从农民住房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白银区农民生活的变迁、农村的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筹措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