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创新,雷厉风行,乐于奉献,对现代科技信息很灵通,工作方法灵活多变,是扶贫新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这是宁明县亭亮乡扶贫新村群众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蒙荣兴的评价。
扶贫新村是亭亮乡最年轻的一个行政村,村民是由从马山县多个乡镇的贫困山区搬迁出来、实行异地安置的。“坡高无田尽是土,家家穷得丁当响”,这是扶贫新村建村初期的真实写照。2003年,在该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年仅25岁、已担任过两年村委委员的蒙荣兴高票当选村委主任。
初生牛犊不怕虎。蒙荣兴上任后,立即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起初扶贫新村村委办公周转资金捉襟见肘,征得群众同意后,蒙荣兴将村里的三座鱼塘进行发包,这样村里每年都有1460元的承包金收入,其中1000元左右用于订阅党报党刊,余下400多元用于村委办公费用。这一举措充分利用本村有限资源来增加集体收入,缓解了村委会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1998年到2002年,这里的村民还是以种玉米为主,经济效益差,年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而扶贫新村坡地多,降雨量少的条件适合发展甘蔗生产。于是,蒙荣兴宣传发动群众改种甘蔗。村民在他的带领下,纷纷改种甘蔗,良种普及率达99%,甘蔗产量年年增多,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2008年,该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2360元,不少群众建起了漂亮的“甘蔗楼”。扶贫新村的甘蔗产量从2003年的1200吨扩增到2008年的近1.8万吨,该村也因此在2008年荣获亭亮乡甘蔗进步奖。
为有效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蒙荣兴积极鼓励本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还创立了短线输出劳务模式,即组织群众利用农闲时节到附近村屯打短工,以从事建筑、短途运输、季节工等形式获得经济收入。如今,扶贫新村每年外出务工189人,年劳务收入110万元。
村里群众脱贫了,蒙荣兴又忙着与村委班子一起制订村建设方案。扶贫新村房屋、巷道都有统一的规划标准,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道路硬化率低,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泥泞不堪,群众出行极为不便。为此,蒙荣兴多次向上级政府与扶贫办等申请帮扶资金,并通过群众出力投工的形式,投入8万多元资金,对全村的主干道及便道进行全面硬化;投入5万元资金,维修扩建新村屯、民族屯甘蔗路3公里。截至目前,已经修筑了村民住房后的排水沟,实施了各农户房前屋后通道硬化工程,长度达2.5公里。
除了担任村支书、村主任,蒙荣兴还有另外三个特殊身份:村卫生室医生、村兽医、甘蔗联络员,在亭亮乡是屈指可数的“全能人才”。为更好地为村民服务,2006年,蒙荣兴自掏腰包,率先在扶贫新村用上了电脑并上网,用电脑管理村委相关数据资料,极大地提高村委办公效率。同时,他还利用电脑为村民免费提供各种涉农信息服务,包括合工作、沼气池建设、甘蔗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信息,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他都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发送到村民的手机里。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信息灵通,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如今,在蒙荣兴的带领下,扶贫新村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变成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村,村容整洁,环境清新。全村93%的农户住进两层以上的楼房,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许多城里人用的家电走进了扶贫新村村民家中。而蒙荣兴本人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在2009年6月被评为宁明县优秀共产党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9-03/9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