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园中错落有致,小道曲径通幽。江苏常熟市蒋巷村常令初到这里的外来客感到惊奇,这里是农村,这里是公园,这里记载了农民的奋斗历史,这里昭示了中国村的未来之路。
有谁会想到风景如画、和谐之路上先于全国农村好几步的蒋巷村,40年前还是荒滩恶水,“小雨水汪汪、大雨白茫茫,十年九涝一旱荒”,百姓住着茅草棚,患着血吸虫病,“万户萧疏鬼唱歌”,那时的蒋巷是整个常熟县(今常熟市前身)最穷的地方。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道路上,40年前蒋巷村是落伍的,可40年后的今天,蒋巷村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单位。
蒋巷村的发展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国劳模、乡镇企业家、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日前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娓娓道来。
上世纪60年代后期,蒋巷村就开始向贫穷落后宣战。蒋巷村的穷根是全村的1700亩低洼地、贫瘠地。在“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目标带动下,前后历时20年,蒋巷村用两只肩膀一双手、两只箩筐一根扁担,把1700亩低洼地平均填高了1米多,同时,清理河塘,用淤泥肥田,提高肥力。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昔日的荒滩野地成了肥沃松软的“海绵田”,蒋巷村的稻、麦单产独占常熟鳌头。
目前,蒋巷村又结合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土地和河塘资源,建起了集农业经济、自然环境、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生态种植园”,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标志着蒋巷村进入了农业主体循环、科学种田的新天地。
蒋巷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把眼光瞄向了工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呈现出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新趋势。蒋巷人办起了生产新型建材彩钢复合板的轻质建材厂,如今,从轻质建材厂起步的江苏常盛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轻重钢结构及轻质建材企业,成为国家级企业集团,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该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十多年来,该集团不仅上交国家税收2亿多元,而且累计投入村建设资金上亿元,为蒋巷村率先实现小康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发展服务业,创办农业生态观光游”成为蒋巷村的一个大动作。仅2003年,蒋巷村就接待海内外宾客5万多人。目前,国家旅游局已将蒋巷村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蒋巷人凭借科学、自然、人文交集的环境特点,产业、休闲、居住相宜的生活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的现代化村,建成周边各大城市的又一个后花园和度假胜地,旅游业成为蒋巷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人为本是蒋巷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创建文明村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服务人、发展人、提高人’设计活动载体,我们成立了‘文明村民学校’,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民’活动。”常德盛对本报记者说。
应该说,蒋巷村的成就是和常德盛分不开的,是他一步一步带领着蒋巷人走向小康道路。记者从村民那里了解到,常德盛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从1993年到2003年11年间,镇里核定的岗位报酬他少拿了120万元;产品推销奖励几百万元,他分文未取,全部留给了集体。
看到栋栋别墅鳞次栉比,记者了解到,从1995年开始,蒋巷村就率先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由村统一代建,按造价减半供给农户。一期、二期别墅前后每栋造价20万—30万元,村民只出12.8万元。
“和谐蒋巷”最令记者难以忘记的是这里的老年公寓。“我们专门为老年人建造了100套老年公寓,每套住房平均50多平方米,按三星级宾馆标准配备用具,老年人可自由选择居住,村里鼓励老人与子女住别墅,每年发给2000—3000元奖金,老年人选择入住公寓,不发奖励也不收房租。”常德盛说。
据了解,在蒋巷村,凡女年满55岁、男年满60岁的,每月都能领到200—500元的养老金。早在2001年,蒋巷村全村就已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大保险的全覆盖,做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8-19/9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