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塞外明珠”西易村


        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西易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依托煤炭产业优势,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地处晋西北地区的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西易村,全村现有314户,1290人。改革开放以前,西易村和周边其他村庄一样,也是靠着单一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而今,我们惊喜地发现,风雨兼程几十载,西易村人书写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经历。透过它,让人清楚地看到那一行行跋涉者的足迹,也看到了改革开放30年党的富民政策的伟大。
 
        1997年,国家重点工程山西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开工建设,西易村2319亩耕地被全部征占。失去土地的西易人如何生活,发展方向又在哪里?这对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西易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大事。

        “谁越早进入市场谁就是赢家!”以老党支部书记苗滋种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结合西易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地确立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煤炭领先,工业强村”的发展战略规划。如今,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村党委书记、集团董事长苗寨的带领下,又确立了“提升西易形象,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西易”这一响应时代号召、适应企业发展的新观念和新目标。

        在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时,西易人确定了两条路线。一方面,以煤炭产业为主导,坚持稳中求进、不断壮大的方针。另一方面,在煤炭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的同时,发展地上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截至2007年底,集体固定资产达7亿元,全村年经济总收入3.14亿元,年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目前滚动发展起来的生产企业13个,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熟悉西易历史的人都知道,老西易村地处坡梁沟壑,世世代代都是以耕种薄地为生,是个比较贫穷落后的村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西易历届领导都把农村建设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做了不懈的努力。

        20多年过去了,西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从来自西易村一份份的总结资料可见一斑:现在的西易,已经由原来的一座村办煤矿不断发展壮大为拥有13个生产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村民由务农转变为务工,生活、居住、医疗、卫生、教育、福利、社会保险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积达45平方米,村民每人每年享受着2000元的生活补贴和供暖、助学等多项福利待遇。村委还为全体村民办了医疗、养老保险。西易村基本上达到了“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社会主义村建设标准。2007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2424元。在党委的统一调控下,注重兼顾公平二次分配,在西易村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出现暴发户。

        西易人在苗滋种老书记、苗寨董事长这样的领头人的带领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建设标准,以华西村[6.71 0.15%]为榜样,走出了一条具有西易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村民历经由农村进城市、由贫困变富裕、由务农变务工的历史性变迁,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住着宽敞明亮的别墅,坐着轿车上下班,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和温馨。

        上世纪80年代末,在西易村,许多孩子上完初中就不念了,争着抢着下窑赶小车。1994年,经过多方努力,西易村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全市一流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校里装备了电脑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而且每个教室还配备了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

        教师优秀,教学手段先进,西易中小学每年统考总是名列全区前茅。据统计,西易村现有高中以上学历的202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48人,念研究生的有3人,出国留学的有2人。西易的教育从无到有,再到闻名塞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和西易领导的关心是分不开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农业生产 科学发展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