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卧龙米业自建厂以来,累计向农户收购“云恢290”稻谷1.5万余吨加工销售,所收购的优质稻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5元,仅此一项,农户就直接增加经济收入750万元。优质优价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带动周边地区3100余农户种植优质稻谷3万余亩,年增加经济收入近千万元。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产量倍增,农民群众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原料基地不断扩大。目前,红河卧龙米业已与农户签订协议,拥有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2.5万亩,成为开远市又一大优质稻基地。
老燕子村过去是个穷村,近几年来,全村51户人家种植云恢“290”600余亩,每年交售稻谷350余吨,每吨售价3200元,稻谷款112万元,全村仅此人均收入5045元。种粮致富正在成为羊街乡农民的新追求。
“小厂拉动大产业”。红河卧龙米业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近两年来,该厂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云南省‘企村结对’共建村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企业”。
优质稻谷造福老燕子村村民
“一员加三农”团队打造“别墅村”
老燕子村从“口袋村”变成了“别墅村”
开远村建设的另一大特点是,村建设指导员发挥了积极作用。3年来,省州市各级指导员融入农村,了解村情,制定发展方案,倾情帮助农村发展,指导好农民实践,与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深情厚谊,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一年指导员,一生农村情”,三任指导员形成接力赛,互传接力棒,被誉为永不走的工作队,老燕子村就是其中一个典范。
近三年来,老燕子村在村建设指导员的热情帮助下,村民生产、生活、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口袋村”变成了“别墅村”,老燕子村是开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员加三农”团队打造“别墅村”
老燕子村发生在村建设中的这种嬗变,既有自身努力的原因,也有环境机遇的影响。2006年,开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市委、市政府自担压力,明确提出政府是村建设的重要主体,积极承担起水电路基础设施、医保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并派指导员驻村指导村建设和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在这种背景下,老燕子村在驻村指导员的指导下勇于创新,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很快从村建设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开远众多村寨中的佼佼者。
老燕子村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互助生产”、“互助建房”和“门前三包”等方面。
在“互助生产”中,老燕子村根据个人特长,在指导员的指导下把劳动力组织成用水协会、机耕队、栽秧队和机防队4个生产互助组,提高了生产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解决了原来生产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在以往的生产中,村民独立耕作,春耕时每家都要组织一帮人马,既窝工又不够专业,致使栽插期长达45天。栽插期过长,一是难以保证后栽的秧苗不会错过最佳节令,二是先栽下的秧苗经常被后栽秧的人踩踏,难免造成村民之间的矛盾。生产互助组的成立,把栽插期缩短为15天,团结问题也得到极大缓解,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这种互助形式使劳动力利用合理而充分,表现出极高的效率:一是大大降低了栽种成本,优质稻栽插由原来的每亩220元降为90元左右,全村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29.896万元,节省工时64240个,折合工价256.96万元(按每个工40元算);二是能保证栽插的最佳节令,促进产量提高,“云恢290”的产量逐年增长,每亩高达600多公斤;三是成本降低、产量提高直接带来了村民收入增加的结果,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604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600元,其中优质稻的收入达5054元,占了村民经济收入的80%左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9-08-05/9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