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土地面积小 特色农业乾坤大


       “喝豆浆”的菜叶、“听音乐”的杨桃……这些听起来有些玄乎的农产品,却是厦门市一些大型超市里的“常客”。在财政的支持下,厦门市在其有限的农业用地上精耕细作,以“刨金子”的理念,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

        丰收不再“果贱伤农”

        厦门市农业人口有53万,人均土地面积较少。用当地农民的话说,也就是“棋盘”那么大。但由于其独特的气候优势,这里的水果种类繁多,尤其是龙眼闻名遐迩。可前几年,哪怕遇上大丰收,龙眼也没给农民带来多少收入。在龙眼种植最盛行年份,卖的钱还不够采摘成本,加之龙眼不易保存,最后只能任其烂在树上。现如今,这种“皇帝的女儿也愁嫁”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厦门市财政局农业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改变“果贱伤农”的情况,厦门市大力鼓励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各区财政也纷纷出台各项举措,推进特色农业。如同安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建立“一村一品”专项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扶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在财政的资助下,各区还纷纷邀请技术人员对土壤状况进行分析,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在同安区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生长着一种形似韭菜、味道像葱,具有很高食疗价值的蔬菜——岩葱。以前由于产量少,很少有人知道。后来经农业专家考察发现,汀溪镇汪前村因高海拔、温差大、水质好等,非常适合岩葱生长。于是一些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岩葱,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250多亩,每亩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厦门市其他许多村庄,也纷纷推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全市特色产业总面积超过8万亩,占总面积的16.5%;总产值近5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40.8%。在厦门,新店的胡萝卜、郭山村的紫长茄、新圩的古宅大蒜、东孚的花卉等已是远近闻名,一些产品甚至远销国外。

        专业合作社:

        让农民增收又省心

       “现在种这种玉米,不仅收入高了,还比以前省心。”说起现在的日子,五显镇明溪村村民陈秀茹一脸笑容。一直以来,陈秀茹都是靠种菜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传统的蔬菜种植受品种、市场和销路的影响,收入很不稳定。去年她加入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种起了水果玉米。现在不仅种苗、化肥都由合作社提供,种出来的玉米也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比起原来真是省心又省力。

        通过实施统一基地建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打造品牌、统一产品销售等5个统一,合作社可以有效发挥团体的规模效应。据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仅从农资这块,通过合作社的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的成本可减少20%左右。而且,产品统一销售,合作社也有一定的定价话语权,不再像原来,价格任由采购方说了算,从而有效保障了农民的收入。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作为厦门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秀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不仅在信贷、税收等方面享有许多优惠政策,财政还拿出30万元支持合作社发展。2006年以来,合作社每年签约种植结球生菜、紫甘蓝、红紫苏等2500多亩,产量6000多吨,总产值1200余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农户800余户加入其中。现在,合作社成员从事无农残订单蔬菜生产,每年可提供5000余吨的生鲜蔬菜,每亩年平均利润在6000元左右。而未参与订单生产的农田,每亩平均利润仅3200元。

        在财政支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目前,厦门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有75个,涉及种植、畜牧及水产3大领域,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数有2528户,带动周边农户42000户。2008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75元,增长幅度达11%。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龙眼 玉米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