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汶川地震一周年]震区统筹城乡发展更上层楼


四川地震灾区的各级政府把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村建设紧密结合,努力把灾区农村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居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传统文化和地方风貌特色鲜明的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力争逐步实现灾区农村地区恢复重建中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强化规划统筹布局村建设
  在灾后重建中,四川灾区各地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先进理念编制城乡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发展,新起点、高水平推进灾后重建。
  都江堰市委副秘书长、统筹城乡工作局局长罗朝鹏介绍说,都江堰市围绕“塑造国际性旅游城市,打造安全宜居典范城市,建构优势产业与宜居城市,建立城乡统筹资源共享城市”的发展定位,精心编制了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域覆盖的规划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目前,都江堰市覆盖全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和乡镇重建规划已经完成。规划以全域理念为指导,将市域1208平方公里作为规划范围进行整体规划。科学编制了灾后重建实施规划及36个子规划,着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极核,3个重点镇和6个新市镇为支点,6个一般集镇和167个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城镇和农村互动发展的城镇体系。在对沿山九个极重受灾乡镇的规划修编过程中,结合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科学确定城镇重建思路,着力打造蒲阳-向峨,紫坪铺-龙池-虹口,玉堂-中兴-青城山-大观三条发展轴线,带动全域发展。
  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县长经大忠介绍说,根据规划,新北川将会形成“一廊、一环、一轴、一心”的结构。以安昌河为走廊打造一条生态景观廊道,山东大道、新川大道两条环状道路相连,形成行政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城市核心区,同时建设一条东西向、垂直于河道的城市景观主轴,在安昌河东岸新建方便市民享用的城市中心公园。预计新县城的全部重建工作将在 2020年前完成。
  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
  灾区各地政府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配置。
  崇州市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相配套为重建原则,该市探索创新了“1+6”的模式(住房重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产设施、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对350户以上的聚居点作了“四通八达”(水、电、路、光纤全部接通;每个安置点都达到一个社区管理中心、一个幼儿园或小学、一个卫生站、一个惠民超市、一个垃圾收集站、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集劳动保障、社务公开、计生服务为一体的便民中心)的要求,同时有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和公共服务的提档升级。
  崇州市委书记范毅介绍,在交通项目中,鸡冠山公路灾后重建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5月形成通车能力;九龙沟公路灾后重建工程完成投资1273万元,5月形成通车能力。在水利基础设施上,文井江上游备用水源点建设项目正在编制方案;沿山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施工设计已完成;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即将启动;隆兴、羊马、街子水厂预计将完成投资2000万元。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崇州市已全面推进灾区社会事业重建,其中教育灾后重建项目73个,总投资7.96亿元。
  江油市宣传部副部长冯潋介绍说,地震使江油市农业生产遭受了更大的破坏,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条件急剧下降。为此,江油市委市政府狠抓农村工作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夯实基础,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坚持以水利建设和农村道路为重点推进“四大建设”,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农村交通网络、电力通讯有线电视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相结合 生产设施 农村环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