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2008,农民跌倒在增收路上


  无论在接下来的20多天会发生什么,无论明年官方公布的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如何,都不妨碍我们作出判断,那就是:2008,农民跌倒在增收路上。

  改革开放的第三十年,中国在火与冰之间煎熬。上半年,物价飞涨,一切迹象显示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成为政府头等大事;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金融风暴越过太平洋,猛烈地扑上隔岸的中国:房市下挫,股市狂跌,企业大量倒闭,无数农民工黯然返乡。历史上的中国,很少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经历冰火两重天。

  在这种急遽转换和煎熬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国农民,命运尤为可叹:在如火的经济形势下,他们必须承受农资价格的全面暴涨,但农产品价格始终受制于看不见的手,涨幅有限,而自然风险仍悄然来袭,让人猝不及防;如冰的经济危机中,企业的倒闭断了他们的生路,当他们怀揣一丝愿望返乡试图创业时,却遭遇捉摸不透的政策之变。

  本报今天用4篇报道表现他们当下的境遇,分别为“灾害之险篇”、“结构之殇篇”、“池鱼之殃篇”和“政策之变篇”。

  中国农民可能想破脑袋也料不到,他们会以这样的处境来纪念曾经属于他们的农村改革,虽然历史的荣光早已离他们远去。

  灾害之险篇:天灾人祸扑倒渔农

  天灾和人祸,使欧阳伯成对养鱼已经丧失信心,尽管他拥有20多年的养鱼经验,在广州白云区的水产界鼎鼎大名。

  为此,他已在压缩养鱼的规模,决定再养几年,把本钱收回来之后,便洗手不干了。

  承包4年连亏

  年初的那场雪灾,虽然已快过去一年,但欧阳伯成感觉恍如昨日:他曾经目睹,200亩水面的陈洞水库泛起80万斤罗非鱼——那是他半辈子的心血。他的下半生,随之改变轨道。

  一条土路伸向水库,正好将其劈为大小不均的两半,欧阳伯成在土路上修建了一个简易的水泥棚,装上热水器,摆了台电视。以此为根据地,他照看自己的渔场。

  这个水库原先属于钟落潭镇水利站,2004年4月,欧阳伯成从别人手中转包过来,开始投苗放料,饲养罗非鱼。

  欧阳伯成人称“天哥”,在白云区养鱼界无人不知,他敢于接手水库,源于对自己20多年养鱼经验的自信。他1982年开始全职养鱼,慢慢壮大。在2004年之前,他已拥有三片鱼塘:在家乡白云区江高镇小塘村有400亩,人和镇蚌湖村两片总计200亩,此外,他还经营饲料和贩鱼。

  雄心万丈的他,没有料到,陈洞水库就是他的滑铁卢。

  “从承包到现在,就没有赚过钱。”11月30日,欧阳伯成盯着水面,无法掩饰自己的忧伤。亏本的原因,一开始是由于转让费比较高(14万),后来是因为治安不好——当地偷鱼者较多,再后来是鱼价太低,比如2007年年末,罗非鱼价格才3块一斤。

  这些对于饱经风霜的欧阳伯成来说都是小事一桩,只要承包期为20年的这个水库正常运转,他总可以应付过去。但是,今年年初的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却给了他致命一击!

  80万斤鱼冻死

  那次低温天气,是从2008年1月10号开始的。

  欧阳伯成非常焦急,他不停地拨打广州市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专线,听到的总是低温仍将持续的女声播报。他的思绪回到了1995年,当时,天气也一样糟糕,不过,幸好他在蚌湖村的鱼塘可以抽取地下水,温暖的地下水保护了罗非鱼过冬。

  因此,他首先想到的是,陈洞水库有没有地下水?在帽峰山周围和陈洞村民家里观察之后,他断了这个希冀。陈洞村属于岩石地貌,没有厚的沙层,“沙层没有一两米是蓄不了水的”。

  抽地下水行不通,能否做个过冬棚?这是一般鱼塘用来抵御低温的方法,但只适合10亩、8亩的小鱼塘,在200亩大、8米深的陈洞水库上,根本无法搭起一个如此巨大的棚子。

  能不能请人赶紧捞鱼,火速卖掉?刺骨的天气里,没有工人愿意下塘涉水,而各大冷冻厂也开始落井下石,纷纷压低鱼价——1块钱一斤。最关键的是,即使可以这样做,陈洞水库80万斤鱼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卖掉的——他的东风卡车一车运8吨的话,也要运50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水稻 清明 粮食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