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村关注:携起手来培养中国的现代农民


   2007年底,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指出:“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加工用途不断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总量增加较快、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但受资源短缺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等制约,扩大农产品供给的难度增加,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

  回良玉副总理这段话包含的一个总的意思是,要买到想要的农产品越来越难了。按比较正式的说法就是:农业进入供求紧平衡时代。这一现状传递出一个基本信号:我国农业的发展呼唤一大批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现代农民出现。因为只有现代农民才能持续大量地供给优质农产品。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培养现代农民

  最近这一两年来,中国农业不断地超出农业的范围而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这种关注的起因是农业的一些变化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是自2007年5月起,全国各地猪肉价格持续增长,随后,牛肉、羊肉、鸡蛋等其他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目前,许多畜产品的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其次是进入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到一个令人惊心的程度,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介绍,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到5月初,世界市场稻米实际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点,小麦价格创28年来新高。粮价持续飞涨令全球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已经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

  前一个事件让人们对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有了切身感受,后一个事件让人们对农业的战略性意义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两个事件都让人们去追问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个原因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相比从事工商业而言,从事农业的效益要低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从事农业,农产品的供给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据《?望》新闻周刊报道,在河南信阳的很多地方,在今年的春夏之交,原本应当一片生机的农田呈现一片白地,原来当地的很多农民种地只求自给自足,将农作制度从“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这样事实上信阳已普遍出现了季节性撂荒。而撂荒的原因,很多被采访的农民都将其归结为种田不合算。

  这样看来,一方面农业对于全社会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另一方面大量的小农户从田地上走出来不再从事农业或者减少对农业的劳动投入,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仔细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还只是农产品供给数量意义上的挑战。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这一表述在农业前面加了5个修饰词,这5个修饰词实际上表明了现代化的农业应该达成5个方面的目标。然而由于从农业转去从事工商业的多是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和青壮年农民,我国农业的从业者整体而言素质较低,并且老人和妇女占了很大比例。这样一种局面如果不改变,中国农业要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绝无可能。

  在一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农业的发展是由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主来支撑的。据了解,在美国,所有的农产品是由约210万农场主来完成的。在荷兰,所有的农产品是由约10万农场主完成的。而在中国,所有的农产品是由约2亿农户完成的。相关资料显示,1994年在美国平均每个农场主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有189.5吨粮食、2吨皮棉以及5.5吨牛肉、4吨猪肉、6.5吨鸡肉、34吨牛奶。而2005年我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有1.598吨粮食,0.019吨棉花,0.102吨油料,0.203吨猪牛羊肉,0.169吨水产品。两者相比,相差近百倍。改变这样一种状况基本的思路是:一方面减少农民,另一方面则培育大量的从事现代经营的企业家型的农民即平常人们所说的现代农民。现代农民的本质是企业家,是一个具有现代理念、懂科技、会经营,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产业主,他们是农业产业得以高效持续发展的支柱力量。

  目前,我国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民正在不断减少,但是具有企业家性质的现代农民成长的速度却很缓慢。这使得中国的农业既缺乏后劲,又在当下产生了农产品供给缺乏有力保障的问题。因此推动中国现代农民的成长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定位 核心 农民培训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