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王立光:强化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建设村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和主力军作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强化农民的主体作用:

        一是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村的主观能动性。广大农民是村的建设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广大农民建设村的主观能动性。办法或途径是什么呢?是政策。一方面,通过让农民了解政策,看到村的美好前景,心向往之,激发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各项政策给农村、农业,给他们自身带来的积极变化,从而不断增强建设村的信心,不断增强建设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村的战略任务以来,通过“一号文件”等,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应该说,中央和各地关于推进村建设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当前的关键是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并以此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村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就农民来说,建设村,一是要改善生产条件,二是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这也是能否调动农民建设村积极性的关键。应该说,近年来全国和我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广大农民切实尝到了“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的甜头,感受到了建设村给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一定要继续围绕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扎实推进村建设。这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包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从农村经济的角度看,除了要关注农业现代化之外,还要关注农村工业化、农村服务业、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县域城镇化;而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建设村需要民,而民的第一条要求就是有文化,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此,一定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切实减轻农民子女的入学负担,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对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可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鼓励和组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四是保障好广大农民的健康权益。革命导师有一句名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医疗问题是农民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有的地方,农民患病住院率低,看不起病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设村,一定要增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努力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努力避免农民因病返贫。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让农民看得上病;另一方面,尽快建立覆盖面比较宽的医疗保障制度,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看得起病。同时,加大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保证农民的健康。

        五是增进广大农民的科学技能、经营本领。今天的农业经济,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地”,而是一个包括农、林、牧、渔、工、贸、商等在内的综合立体产业,是一个靠现代科技引领和支撑的产业系统。建设村,需要广大农民懂技能、会经营,需要越来越多的“米专家”、“鱼博士”、“花老板”、“菜经理”。要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动广大农民在运用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科技知识;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让广大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实践中提高经营管理本领;组织实施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并以此带动更多的农民成为村建设中的行家里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阶段 农业生产 农民群众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