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工作纪实
2007年五台县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高度重视民生、关心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推出六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事关全县群众贴身利益的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形成了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优先发展教育 实施“教育强县”工程
五台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学校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实现健康发展。
首先,进一步将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村建设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实行“领导力量倾斜、政策倾斜、经费倾斜”的“三倾斜”方针,投资1024万元撤并小规模学校32所,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13所,建筑面积13192平方米,新增寄宿制学生400余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同时严格落实“两免一补贴”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部学杂费1039.97万元,免教科书费178万元,为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30万元,去年公开选拔县直3所高中校长、副校长9名,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高考绝对达线数位居全市第四,比往年上升了一个位次。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启动,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保障网密密织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五台县紧紧围绕“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这一中心,从救灾救济、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城市低保、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七个方面入手,规范运行,狠抓落实,致力于全面提高全县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让城乡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精心构建了遍及城乡、覆盖全县、惠泽百姓的社会保障网,城乡社会救助取得卓著成效。全年共下拨救灾款207万元,发放救灾棉被496张,投资3万元,创办140平方米的集爱心超市、救灾捐赠接收站、救灾物资仓储中心三位一体的救灾救济工作平台。农村五保工作稳步推进。新增五保户408户,对全县3347名五保对象,发放五保金401.64万元,平均每人每年1200元,并出资为所有的五保对象入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对7597户、12219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05.475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低保金250元,城市低保对4526户、8945名低保对象下拨低保金662.4万元。发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71.6万元,373户农村大病患者得到有效救助,发放城市大病医疗救助金13.68万元。
按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保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农村保险、生育保险七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贯彻落实,实现了社会保险基金规范、安全、高效的管理和运行,较好发挥了社会保障的职能作用。
全力消除就业危机 实施“创业就业”工程
扩大就业,不仅关系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县委通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着力改善民生问题。一方面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围绕“走出农村抓农业,跳出土地搞增收”的思路来增加农民收入,借五台县被列入农业部“阳光培训工程”示范县的契机,大力实施劳动力培训工程,去年共培训农民工1.35万人次,技能培训4000人次。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中介作用,输出劳动力8260人。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工商业和建筑安装业,转移劳动力3.6万余人。去年11月7日到河南参加了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与全国20多家劳务职介劳务管理单位签订了 《劳务交流对接合作协议》和《劳务合作意向书》;另一方面针对城乡劳动力技能单一、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就业和再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成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1-28/9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