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农村建设的一颗新星


        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17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记者 尹小剑 通讯员 刘银传)河南省文明村——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光学的带领下,经过3年的奋斗和发展,在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内混乱的条件下,崛起成中原大地上一颗村建设的新星!

        走进甘元村,榻柏映村的水泥路,崭新别致的教学楼,优美的校园,漂亮的村部办公楼,整齐有序的村部居民小区;村外,百亩鱼塘碧波荡漾,千亩珍珠黑香瓜子基地里生机盎然,到处一派欣欣向荣、和谐美满的景象。

        看着富足、和谐的甘元村,很难相信几年前的甘元村是信阳市的“老大难村”。3年来,它近乎奇迹般地沧桑巨变,正是甘元村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村党总支部书记、主任张光学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设村美好家园的豪情展现!

        现年45岁的张光学,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他魁伟壮实、沉稳而睿智,在外人眼里,他是个成功者,但在他的履历中,却写满了沧桑。1980年乘着改革的春风,农村涌现出打工热潮,张光学也和其他农村年轻人一样加入了外出务工的行列,拉过板车,当过泥瓦工。

        1996年,张光学怀揣着梦想到江苏省宜兴市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宜兴市新兴保温材料厂。凭着艰辛的打拼和诚实的人品、过硬的产品质量,张光学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而此时的甘元村由于交通闭塞、村务政务混乱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发展和稳定成了大问题,面对着亲情、乡情,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毅然放下自己的企业,奋勇担当起甘元村党总支部书记的重任。

        张光学带领新任村“两委”班子,理出了“强班子、真公开、保稳定、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倡导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力弘扬团队精神,使甘元村形成了从党支部到党员、从干部到群众团结一心的战斗集体。

        从完善甘元村电网改造、村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实施安居工程、改善村办公条件、开展新村建设,到兴建全市第一所村级养老院到狠抓公路建设、大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他拿出几十万元用于村里建设。

        甘元村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东大岗,地处丘陵,土地贫瘠,村里一无资源,二无产业,怎样摆脱贫困,尽快使群众脱贫致富,是张光学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和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实地调研、科学论证,提出了“特色农业、养殖业、集约种植”立体循环经济和实施劳务输出的发展思路,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赞同。

        2006年初春,张光学垫资80万元从浙江引进的珍珠黑香瓜子,种植面积600多亩,亩均收入2000~3000元,得到了平桥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加快转化珍珠黑香瓜子的巨大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和拉长产业链条,甘元村率先在全区建立起第一个村级网站,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册了“甘元”牌珍珠黑香瓜子,建立了50亩的育苗基地,为全区发展珍珠黑香瓜子产业,提供种苗保障。2007年,甘元村成立了珍珠黑香瓜子生产合作社,由张光学担任理事长,全村116户加入到了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目前,全村种植珍珠黑香瓜子2000多亩,辐射带动全镇发展种植5000多亩,使甘元村逐步向科、工、贸于一体的产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河南瓜子之乡,实现中原珍珠黑香瓜子第一村。

        “养殖业”即是大力发展无污染的淡水养鱼业和优质商品猪产业。2004年至2006年张光学和村“两委”成员王顶忠、刘银权、刘明喜等人带领群众开挖鱼塘20多个,面积100多亩;2006年,投资20多万元建立一个占地10亩、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集约种植”即是发展石榴产业和优质稻种植。2006年甘元村建成了200亩的优质石榴园,下一部打算发展石榴观光园。

        张光学上任后利用村里社区教育中心和家长学校,对村里每位务工人员进行技术和法律法规培训,引导农民由体力型务工向技术型务工转移。同时,张光学在家乡平桥区五里镇双丰工业园投资270万元建立了信阳市永辉建筑保温材料有限公司,依托自己的企业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如今,该村经济发展形成了以特色农业、养殖、集约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的“四轮驱动”格局,使全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瓜 珍珠 劳务输出 石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