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农村建设迈大步生态保护令人瞩目



韶山市韶山村农民娱乐健身。


郴州市一木竹加工企业展示本土产品。


加强生态建设,民众得到实惠。均由本报记者 罗新国 摄

  本报记者柳 德新 周月桂 通讯员 吕运涛

  近年,我省农业、农村进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村建设大步向前。同时,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成就斐然。在省政府新闻办1月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农办副主任王桂云、省林业厅副厅长胡长清分别介绍了我省村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成就。

  产业发展上台阶

  建设村,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全省优质稻、超级稻分别发展到4000万亩和800万亩,比上年增加600万亩和200万亩;发展养殖小区2300多个、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6.6万户,规模养殖占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44.7%;全省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2万家,其中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0家,连接基地6550万亩,带动农户749万户。开发潜在产业。省里专门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村生物质资源、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潜在产业的开发。全省上规模的休闲农庄发展到4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12万多人,2007年接待休闲游客300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达34亿元。拓展外部产业。在做好农业内部文章的同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培育“湖南的哥”、“湘妹子导游”等十大劳务品牌,2007年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098万人,创劳务收入865亿多元。

  基础设施大提升

  近两年来,各级重点抓好路、水、电三件实事,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提升。2006年以来,全省完成通乡公路3231公里、通村水泥路(沥青)39855公里,解决了7261个建制村不通公路的问题;完成水利投资120多亿元,治理病险水库1380多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50多万亩,解决了188万人的饮水困难;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农网改造到户率达到72%以上。

  公共服务走向乡村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努力解决农村“上学难”问题。同时,全面落实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了690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为196万家庭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47.5万名农村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省有99个县、市、区已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4797万。去年全省投入农村低保资金近4亿元,有110万人次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

  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在村建设中,各地都把村容村貌治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根据平湖、山丘区与贫困地区的不同情况,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村庄整治的先导和基础,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产业的要求,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省30%以上的县、市、区完成了村庄布局规划编制,1500个建制村完成了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编制。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省新增造林面积5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1%;新建沼气池30多万口,推动了农村“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一些乡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牲畜乱跑、污水乱流、蚊蝇乱飞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森林覆盖率达56.1%

  至2007年底,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1.92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0.1%;有林地面积1.57亿亩,森林覆盖率56.1%,森林蓄积量4.02亿立方米,立竹总数达到20.2亿亩,与5年前相比均有大幅增加;湿地面积8410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6.47%;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07亿元,比2002年底增长81.36%。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良好的生态屏障。5年来,我省共完成人工造林、迹地更新1740万亩,营造林质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其中,退耕还林1082万亩,覆盖112个县市区,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0%,湘、资、沅、澧四水流入洞庭湖泥沙量减少40.7%。完成防护林造林380万亩,对4938万亩国家级和700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实施了有效保护。全省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115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业 立方米 森林 森林覆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