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创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央党校进修二班第49期B班三支部二组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地推进广大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最近对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与思考,感到海南这项已经持续七年的全省性创建活动路子对头、做法可行、成效显著,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正确方向,具有较强的普遍意义。
富有成效的村建设实践
海南省辖18个市、县,共有203个乡镇、2531个行政村、23310个自然村,农村人口502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1%。这个地处热带、亚热带的海岛省份,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粮菜瓜果和禽畜鱼类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之后的广大农村,经济有所发展,农民温饱无忧。但是直到上世纪末,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近三分之一的市、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村容村貌脏乱差和乡风民风落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针对这种状况,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多年来农村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兄弟省市一些先进村庄建设经验,决定从本省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其基本内容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引导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工作从2000年9月启动,经过试点、推广、综合创建等发展阶段,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步丰富、水平日渐提高。截至2007年10月,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态村736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32%。这些村庄的环境、经济和村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显示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多方面的积极成效。
——村容村貌彻底改观,形成了整洁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通过消除陈年垃圾和建垃圾箱,改水改厕、禽畜圈养和建沼气池,硬化道路和植树绿化等环境整治美化工作,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脏乱差的落后村容村貌,呈现出村村绿树掩映、户户院落整洁的优美景象。我们进入包括38个村庄、总面积3万多亩的文昌市白鹭湖文明生态村片区,映入眼帘的是村落整洁、林木青翠、湖波荡漾、鹭鸟飞翔,胜似赏心悦目的森林公园。
——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作为文明生态村创建中心内容的生态经济发展,各市县、乡镇、村庄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从全省来看,主要是三种形态:一是包括农户庭院经济和大面积种养基地在内的绿色种养业,二是与畜牧业、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关联的循环经济,三是以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无论哪种形态,都自觉以绿色无公害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也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地处海南中部山区的白沙县地宝村,全村14户80多口人长期以种水稻为主,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元左右;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后该村调整种植结构,每户种植橡胶树30多亩,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增至5000元以上。文昌市白鹭湖文明生态片区的葫芦、蛟塘、下洋、名人山等村庄,2006年种植反季节瓜菜6000亩、荔枝6000亩,养殖罗非鱼2000亩,孵化文昌鸡种苗300万只,饲养并出栏文昌鸡200万只,种养规模蔚为壮观,加上冷藏加工和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28元。我们到过的海口市演丰镇星辉、林市两个文明生态村,发挥近市临海、村美物丰的优势,开展以吃农家饭、住乡村屋、观生态景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带动了经济发展,农民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程度大为提高。随着环境的改善、收入的增加和多种方式道德教育、文体活动的开展,文明生态村的农民喜气洋洋,自信心、上进心和自豪感、幸福感倍增,求致富、展才艺、争先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大大增强,护林爱鸟、保持清洁成为自觉行动。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和谐人际关系、邻里关系、村庄关系和尊老爱幼、助学助贫的乡风民风基本形成,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聚众赌博、邻里纠纷、封建迷信等治安事件和不文明现象大为减少。文昌市美柳村通过法制宣传、道德教育和文体活动的开展,过去10多名吸毒者全都戒毒,全村形成遵纪守法、尊师重教、爱好文化、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位于五指山市郊的大型黎族村寨什保村,一改过去脏乱差和打架斗殴频发的不良村貌村风,村民都把心思用到勤劳致富、互帮互学和健康的文体活动上。当调研组一行进入这个村寨时,热情洋溢的黎族同胞手捧米酒唱着山歌欢迎,当即在村文化广场表演了一台自编自导的原生态黎族歌舞,使我们感到这里村容村貌美,精神风貌更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1-14/9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