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在长沙县金井镇,5200亩绿色食品基地、2000亩有机茶基地的建设,促使了广大农民向技术员的转化。

  这还不是一门手艺的全部。金井镇与中国科学院、湖南农大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常组织专家对农户进行农业种植技术的指导,并定期对农户进行培训。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拉长着农业产业链。

  站在全省的大面上看,自2004年开始,湖南全面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据统计,仅2003年到2005年底,湖南累计培训农民12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11万人,转移就业率为90%。

  这样的转变也带来了较强的品牌效应。湖南劳务输出结构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湖南的哥”、“湘菜厨师”、“湘妹子纺织工”、“装卸湘军”等十大劳务品牌叫响全国,一大批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如火如荼的村建设,为三湘四水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湘四水的精彩的演绎,又给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蓝本。从农业到产业,从农村到城镇,从农民工到技术员,这样的巨变,是时代给予了农村良好的机遇,更是农村给予了时代最美的答卷。

  村 新产业

  漫步于广袤的湖湘大地,一路过来,惊喜不断。站在新时代的肩膀,奏响新时代的强音,湖南农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见证着农业产业化的大步跨越。

  产业的崛起,恰如其分地诠释着村建设的成就!市场、技术和品牌,让弱势的农业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市场培育产业市场决定成败!

  “罗江模式”,成为村建设中寻求市场接轨的一种有力表达。依托龙头企业,衡阳市祁东县石亭子镇罗江村,主攻特色产业,整合市场要素,由村民和龙头企业合作,集资参股建设村。

  一个细节,折射出一种业的“基因”。时针滑向凌晨3时,会场仍是一派热闹。听着湖南黄花集团董事长李映武兴致勃勃地描绘的新蓝图,村民久久不愿散去。会上,大家一致举手,通过了“合作社+公司+农户”多领域开发黄花、红薯等项目,培育农业产业链的决策。

  纵观湖湘,龙头企业身先士卒,早早便吹响“市场培育产业”的集结号。

  龙头企业和“订单农业”相得益彰,产业发展扶摇直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在最具优势集中产地建设了100多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县和200多个重点生产基地,区域化布局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建设初见成效。

  殊途同归,蓬勃兴起的农民协会与合作组织,成为了种养大户连接市场的“金纽带”。“养猪协会”、“花卉种植协会”等抱团出动,主动契合市场,以专业合作带动产业经营,描摹出湖湘村建设的市场范本。

  壮大特色种养业,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真人桥村态度坚定。2007年,该村年出栏肥猪2万头。“以前,由于养殖户各立门户,现在就不同啦!我们以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集中防疫、集中屠宰、集中饲料批发。”东升生猪协会会长彭东升掰着手指,数落着协会成立后,解决了种养大户的后顾之忧,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技术引领产业技术,总能开拓出另一片天空。

  这股神奇的力量,花农张平深有体会,穿行在自己承包的山林里,熟练而专业地打理苗木,暮霭沉沉,丝毫掩饰不住她脸上如花般灿烂的笑容。10亩山林,20多万株大小花木,每年可给她带来7万元以上的收入。“这都依赖于我们手中的技术!”这个株洲市石峰区云田乡石砚村村民,向记者道出她致富的金钥匙。

  作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花木之乡”,株洲市石峰区云田乡这片热土上涌动的花香,已飘向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年销售收入2.6亿元。

  与其说这是地方科技兴业的一个剪影,不如说这是湖南村建设的一面镜子。将目光投向三湘四水,一种新视界缓缓呈现:通过引入科学技术打破自身瓶颈,造就优势产业带,发展现代农业。

  益阳市沅江市黄茅洲镇,引进并大力发展优质苎麻湘苎二号、中苎一号的繁育和种植,已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集苎麻繁育、种植、加工于一体的乡镇麻纺产业化建设基地。自主技术创新,愈发加剧产业升温。近年来,由该镇省级劳动模范李良佑同志发明的苎麻嫩梢扦插繁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年产优质苎麻苗达2亿余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脐橙 产业化 农产品加工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