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作为水产产业化试点项目的华容东湖渔场,通过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当地渔民增收。本报记者 徐行 摄

  建设社会主义村五言歌,唱出村新风尚。本报记者 徐行 摄

  通过产业化生产,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变成农民增收的“金纽带”。本报记者 张京明 摄

本期撰稿 李俊 琥毅 杨博智

  2007年,由湖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的村建设首届“十大魅力乡镇”、“十大明星村”、“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席卷三湘四水,振奋潇湘儿女。

  这样的一次评选,对于我省村建设中涌现的新思路,是一次难得的梳理;对村建设中构建的新产业,是一次全面的巡视;对村建设中体现的新风尚,是一次特别的感受。

  村 新思路

  与其说这是一次村的巡礼,不如说这是一场村的启迪。

  在三湘,在四水,在一道道阡陌,在一畴畴田野,村建设铺开了一幅幅令人激动的画卷。惊喜之余,一份更深的思索在我们的脑际不断沉淀:在农村广大的版图上,为什么这些乡村能够崛起至如此高的海拔?在“三农”问题的紧紧纠缠下,为什么这些乡村能够成功地破解而出?从产品到商品一朵黄花能有多大的作为?

  在祁东县罗江村,一朵黄花就开出了连绵不绝的“花事”:被国家行政学院写进教材,作为给全国各地县委书记、县长们讲课的经典案例……在全村2700多亩土地中,黄花菜种植面积超过80%。

  这还不是一朵黄花的全部。随着湖南黄花集团的成立,全县黄花菜基地面积突破了16万亩,致富半个县的40万菜农,总产量占全国的70%。

  小小的罗江村,不过是我省农业产业化的一朵“奇葩”。更为广袤的大地上,涌现而出的产业化乡镇像一簇簇的花团,组成了村建设的巨大锦簇。

  更为宏大的叙事是,我省农业产业化步伐的阔步前进,强有力地推进着村建设的发展。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67万家,总资产500多亿元。去年新增的农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55家。其全省与龙头企业联结的基地面积达到4050万亩,带动农户620万户。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了1338亿元。

  作为我省首届村建设票选出的“十大明星村”之首的领军人,宁乡县大成桥乡永盛村党总支书记曾新民说得最多的就是三个字:产业化。“这是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曾新民认为这就是在建设村二十个字的指导方针中,生产发展放在最前面的道理。

  “在我看来,建设村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曾新民说。对于村建设,最为紧迫的是能够让农民长久致富的产业化项目。从农村到城镇一条道路能有多大的辐射?

  在浏阳市永安镇,一条大道就拉开了一座崭新的城市:2006年,随着投资400多万元的永中路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小城镇建设向小城市发展快速转变,城区面积达到了6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集镇为中心的商贸新区和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新区布局。

  这也不是一条道路的全部。到2010年,计划用于基础建设投入达50亿元,实现成园面积15平方公里,建设成为城市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雅整洁、居民生活和谐的工业新城。

  把目光投向整个湖南地区,根据省城镇化发展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力争城镇化水平年平均增长达到1.6个百分点,至2010年,构建出一千个小城镇有机组成的城镇结构网络体系。城镇化水平达到45%,城镇人口达到3000万人左右。

  一座城镇就是一台引擎,城镇经济的带动能力有着清晰的表达。全省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十五”期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24万个,并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70多万人。

  “城镇化必将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望城县真人桥村负责人刘德云站在村部的地坪,绘声绘色地介绍着村里的详细规划。从农民工到技术员一门手艺能有多大的出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脐橙 产业化 农产品加工 生产基地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