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依法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农业,既要靠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又要靠现代农业制度。国际经验表明,建设现代农业制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农业合作社。在当今世界各类合作社中,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现已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农户(场)与市场的接轨大都采用了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日本、丹麦几乎全部,美国、法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90%以上的农业生产者都加入了各类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智利80%左右,泰国60%、印度30%左右的农户都是合作社成员。美国1/3的农产品、法国2/3的谷物和猪肉、丹麦90%左右的猪肉和牛奶都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这些合作社,都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配套服务,帮助农民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和出口,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农业走上了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建设现代农业。从现代农业制度角度讲,农业现代化有赖于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共同的需求和共同的利益,使得大家常常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难题,合作社也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资源优势,为成员统一提供系列化服务,有的还直接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请专家给成员传授先进实用农业科技。通过合作社这所大学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和水平,解决了政府包不了、村集体办不了、农民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提高了农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合作意识。可以说,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人才培训基地,一个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信息发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希望。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面对统一开放的市场,面对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面对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如何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生产,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是摆在广大农业生产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我们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殊治理机制,把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程传导到农户,把农业标准化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普及、教育培训延伸到农户,就能为有效防范和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据调查了解,凡是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的地方,农产品质量检测都比较好,安全水平都比较高,市场竞争力都比较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一说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针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还是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比如有的认为企业得到的好处多,农民得到的实惠少。诚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尽管农户与龙头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但各自毕竟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又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日益普及和农民素质的逐步提高,农民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龙头企业与分散经营的农户打交道的成本越来越高,双方合同履约兑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合理地调整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产业化经营中,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从各地实践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大体有两条,一条是农户组织起来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开展平等主体之间的合作;另一条是龙头企业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企业成为合作社的一员,与农户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的实践,催生演化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新的经营形式,逐步改变了农户弱势群体的地位,降低了龙头企业与农户打交道的成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推动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发展。农民把成立专业合作社前后的变化,形象地概括为:以前是看不清市场乱转,找不到销路蛮干;现在是围着市场转,联合起来办,越办越赚钱。(作者:高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1-03/93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