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在村建设中,以县乡财力逐步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走出了取之于村,用之于民的致富路。
60个试点村建设各具特色。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营口市根据60个试点村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典型。
——政府推动型。通过政府行为,对试点村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南楼开发区将坐落在矿区的两个村整体搬迁到城区,新建15栋公寓式农民新居,用62亩土地置换出900多亩集体土地,并且给失地农民每亩地每年500元的固定补偿,不仅彻底改善村容村貌,而且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企业拉动型。一些坐落在村里的企业积极反哺农业,支持村建设。青花集团董事长王守彬对村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今年被选为村党委书记,提出要对青花村进行高起点规划,并将投资2000万元进行村屯建设和改造,同时对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彻底治理。
——产业牵动型。部分村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西海办事处红旗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2400亩水田改成虾池,53%的农户从事对虾养殖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
——村企互动型。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盖州海宇农水产品有限公司与5000多个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平均每亩增收800元。
——能人带动型。经济基础薄弱的村,依靠村级组织或干部的影响力,带动农民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石佛镇丝瓜村党支部书记王秀民,采取集体筹资和群众投入的方法,修建了村路,安装了路灯,并建设了投资160多万元的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工程。
县域经济发展果实累累。上半年,全市县域工业园区对税收的贡献率达到24.4%,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9.2%。涉农各县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9户,工业总产值达到396.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的增收致富。新建、扩建了12个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农产品加工实现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市落实订单农业面积90万亩,设施蔬菜、水果面积22万亩,水产品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
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方糖业、富达三期恒温库、营宝调味食品、津大肥业、旺运红食品等12个新建和续建项目已开工兴建,开工率60%。完成第三批24家市级龙头企业评审认定工作。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更密切,10条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户25万多户。富达果菜、海宇农水、暖泉绢纺三家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根据区位、资源特点和城镇功能定位,对高坎、熊岳等15个中心镇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聚集和城镇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向农村倾斜。大力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已累计投入专项培训资金和基地建设资金731万元,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9.5583万人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0.9593万人次。
村企共赢1.5亿资金回报农民。营口市在村建设中,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提出为农民办20件实事,总投资1.4993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1366.3万元。这20件实事中,涉及生产发展的7项,投资860万元;涉及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3项,投资1.1017亿元;涉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4项,投资1070万元;涉及民生工程的4项,投资1650万元;其它方面的2项,投资396万元。目前,整个实事工程已全部付诸实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7-11-26/9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