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走进中国西部第一村 全村固定资产22亿(图)


  

  如今,宝山村一半村民住入了别墅,两三年后,100%的村民都能住入花园式住宅。

 

  贾正方(右)正在接受采访。

  全体村民享受退休医疗补助,子女读书从学前班到中学全免费,生活用电每月补贴60元,老年人每月领茶水费、退休工资。此外,近一半村民住进别墅群,每家每年分红5万元……

  这些让城市人看着都眼红的“幸福指数”,让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大山深处的宝山村被外界戴上“中国西部第一村”的帽子;更引人注目的是,村子的“当家人”是一名双目失明的72岁老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条发展之路如何走得奔放又稳健?近日,本报特派记者深入探访了这座奇特的村庄,解读其崛起背后的秘密。

  文/图本报记者

  廖杰华、李颖、邱瑞贤

  四川省委曾号召“全省学宝山”,经济学家总结说:“宝山村是现代中国为数不多的特殊村庄。它既保留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民积极的政治风貌,又具备了现代中国农村的发展形式;社会组织管理保留着许多毛泽东时代的制度,但经济发展却又坚决地执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我们不敢称中国西部第一村,顶多只能算中国西部山区第一村!”昨日,在以“中国西部第一村”闻名的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72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贾正方笑着对本报特派记者说。

  藏在大山之中的宝山村600多户人家,2000多人口,26亿元总资产,30多家企业,年产值2.8亿元以上,人均收入每年1.2万元。

  大山深处有了“印钞机”

  “村民除了工资,还持有股份。”贾正方说。五保户和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则由村里全部供养。所有村民在10年前就享受了职工退休、医疗补助、子女读书免费、生活用电补贴、种地免费分得化肥薄膜、老年人每月领取茶水费等13项福利。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村里8个村民聚居点修建的别墅群,最大的500多平方米,最小的300多平方米。村民想入住这些别墅,每平方米只需付出500元的成本费。购买时,村民还可以预付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在今后的工资和其他分配中逐年扣除。

  目前,村里近一半村民都已住进别墅,但其中却不包括贾正方本人,“两三年后,宝山村100%的村民都能入住花园式住宅。”这是他的梦想。

  贾正方16岁时,在304地质队工作,在一次事故中,他全身多处烧伤,右眼完全失明。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1966年,贾正方回到家乡宝山。那时,宝山村15个生产队劳动日值最高只有2角5分钱,最低只有6分钱,人均口粮每年只有71斤。贾正方带着10多名党员和年轻骨干,在山坡上破土造田。1969年,人均口粮提高到405斤。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贾正方带领200多人开上海拔3500米的马鬃岭,住岩洞、啃冷馍,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连续奋战40多个日夜,修通了2.5公里长的出山路。没有运输工具,大家硬是用双肩把9吨重的两根钢绳抬上山,架设了700米长的索道。当年铜矿建成投产,有了第一个村办企业,村集体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纯收入。然后,贾正方又将目光投向了在深山中穿梭的白水河。1978年,宝山村建起第一个小水电站——宝山电站,结束了全村靠点煤油灯照明的历史。

  如今,由宝山村集体控股、村民、职工参股,以水电为支柱产业的宝山集团已经成了宝山村的“印钞机”,下属30家企业。村民住别墅、开轿车,年收入几十万元者不在少数。村民们说,没有贾正方,也就没有宝山村的今天。“到2010年,宝山村要形成水电、旅游、建材、食品四大产业支柱,基本实现产业规模化,全面完成宝山村社会主义村建设。”贾正方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办公室 传统农业 化肥 总结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