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北京:百亿打造新农村城里人也羡慕


  北京村让城里人羡慕

  “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村培育新型农民;省材料,省土地,省资源,新技术建设和谐农村”,今天上午,“北京郊区新能源、新环境、新生活成果应用展”在创业大厦隆重开幕,丰富的展品、详实的资料使近几年京郊农村在能源、资源、环境和信息生活领域取得的成效跃然眼前,凸显出科技进步在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在展厅门口的一副对联前,一位参观的市民感慨道:在北京,什么是城,什么是乡,其中的界限已很难说清,在城乡二元体制发生融合变化的今天,我们城里人开始羡慕京郊农民了。

  全市推出108项村建设工程,111.8亿元资金投向了农村地区,仅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村建设专项资金就达70亿元,在京郊大地开展的“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三项工程中,建成节能吊炕近30万铺,安装太阳能路灯8万多盏,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多处,生物质集中供气站60多处,推广户用节能炊事炉37000多个、采暖炉3000多个。

  家中暖起来农居“穿棉袄”

  房山区庙耳岗村村民张大海家的房子不到90平方米,可往年光冬季取暖就得烧煤五六吨,花去4000元,即使这样家里一天平均温度只有8摄氏度,用他媳妇的话说“明明暖气烧得像熨斗,可家里还是冷得像冰窖,盆里的水都冻冰碴儿了。”转变发生在2005年,市科委派来的工作人员指导他们给自家房子“穿衣戴帽”,墙壁加装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岩棉内保温材料,屋顶用胶粉聚苯颗粒覆盖,窗户上加了一层反光布制成的保温窗帘,原计划要用8000多元,政府补贴了一大半。去年一冬,张大海家采暖仅用了一吨多煤,花了不到1000元,而家里的温度一直保持在13摄氏度。

  在展览中,张大海家改造前后的能源对比图醒目地出现在展板上。据展览主办方之一的北京市科委可持续发展促进会邢永杰博士介绍,2006年,北京市科委在10个远郊区县组织开展了农村能源调研工作,共走访1000户农民家庭,初步摸清了农村能源利用的“家底”。

  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农村家庭平均年用煤2.9吨,仅冬季采暖用煤就达2.3吨,78%的家庭认为采暖负担重。调查发现,农村房子烧了城里房子3倍多的煤,室内温度却只有8℃左右,主要因为农村建筑房子不保温,99%以上为单层建筑,85%为实心砖,92.7%的建筑门窗为单层玻璃木窗或铝合金窗,在城里普遍采用的双玻中空窗在农村地区很难见到,这是造成农村住宅普遍燃煤较多但房子温度低的原因。

  目前北京市已出台新政策,对采用新型建材翻盖房屋的农户进行补贴。市科委推出了针对农民能用得起的采暖设施,五种结构保温改造方案、三种保温窗帘、两种屋顶保温方案供农民自由组合采用。“暖起来”工程得到市建委、市规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目前给农居“穿棉袄”工程正在延庆等高海拔区县试点。

  50元睡“吊炕”

  “这是炕还是床?”许多人对展区中的“吊炕”感兴趣。邢永杰介绍,吊炕是“暖起来”工程的另一大功臣,它在结构上吊炕底部架空,取消原来土炕的炕洞垫土,炕体由原来的一面散热变成上下两面散热。由于采用大面积炕板,只有少数几个支撑点,烟气流通面积增加,达到满炕热而且热度均匀的效果。室内温度可提高4到5度,使冬季室内温度达15度。

  每铺吊炕每年可节约1000余公斤秸秆、薪柴,相当于600余公斤煤,一个取暖期可为一户村民节约资金近1000元。政府还对主动建“吊炕”的农户给予补助,一铺“吊炕”造价大约为600元,市财政每铺补500元,再加上各区区镇级财政的配套资金,最后农民只要花50元,甚至不用掏一分钱,就能安起一铺“吊炕”。

  村里亮起来太阳能路灯照亮

  每到夜晚,门头沟区王平镇南港村的路灯就齐刷刷地亮了起来,以前一直摸黑赶路的村民们再也不必害怕夜间出行了,这些路灯村民并没掏一分钱,而且安装的还是最先进的太阳能路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可再生能源 农村能源 沼气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