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新宏大陈爱民:磷肥企业海外建厂更待何时?


  在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中国磷肥行业这头睡狮何时才能醒来走出国门建厂?这位国内磷化工装备领域的执牛耳者笃信,挣扎在过剩泥潭中的中国磷肥企业,“走出去”才能赢得新未来。“中国磷肥工业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需要的只是一点胆识。”陈爱民如此表示。

  宝洁的样本

  5月初的一天,在合肥古井假日酒店的会议室内,磷复肥行业的代表正热烈地讨论着如何破解产能过剩,而在会议室外,接受采访的陈爱民的思绪却飘向了遥远的国外。“磷肥行业应该借鉴美国宝洁公司投资中国的经验,到国外办厂,用国外的资源,去抢占国外的市场。”陈爱民说。

  从1998年进入中国起,10余年间,美国宝洁几乎成了中国日化品行业的垄断寡头,而它的商道正是陈爱民多次疾呼的“海外建厂”。挟资金、技术、品牌优势的美国宝洁,通过与中国企业合资或自建工厂,逐渐操控了整个市场。这是中国日化品行业的教训,却也为中国磷肥企业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受制于较高的关税和严苛的窗口期,中国磷肥出口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这个软肋一方面被国际买家所利用,成为打压中国磷肥出口价格的武器;另一方面也严重阻滞了国产磷肥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失去通畅的国际通道,庞大的磷肥产能便只能留在国内互相厮杀。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的数据,目前,虽然国内有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企业数量由高峰时的4400多家下降到3400多家,但产能依然巨大,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截至2013年底,国内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能过剩比例均超过100%。不仅如此,新增产能还在陆续释放。据统计,2013年在建的磷铵产能有80多万吨,规划新建磷铵产能超过200万吨。产能过剩矛盾日趋尖锐。

  在陈爱民看来,尽管当下磷肥行业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比如产品创新、深耕市场、工艺改造等,但面对日趋严重的过剩产能,这些只是杯水车薪。“把低价产品卖给国外,把污染留在了国内,不能再在这种发展方式中打转了。我们必须跳出去进行国际化布局。”陈爱民说。

  海外建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陈爱民说,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在摩洛哥、沙特等资源丰富、社会稳定的国家就地建厂,既避开了国内磷肥出口壁垒,缓解了国内竞争压力,同时通过提供稳定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起中国磷肥的国际形象。“利用别人的资源,去抢夺别人的市场,挤垮别人的企业,这是美国宝洁的经验,也是磷肥行业当下应该去思考的发展战略。”

  时机已经降临

  陈爱民将中国磷肥行业视为一头沉睡的雄狮,这个结论源于他20年磷化工装备领域的从业经历,也源于他对国外磷肥企业的亲身体察。“考察过摩洛哥等磷肥生产国的人都知道,如今,中国磷肥工艺和装备,都已经领先于全球。”

  数十年赶超,中国磷肥在产量攀升到全球第一的同时,工艺装备水平也走到了世界前列。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前两年发布的一份资料,目前,磷肥行业30万吨/年磷酸、20万吨/年磷酸一铵、60万吨/年磷酸二铵、4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80万吨/年硫磺制硫酸装置都实现了国产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装置投资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胶磷矿精选富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自行开发的料浆法磷铵、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酸快速萃取、传统法二铵与料浆法一铵联产、湿法磷酸净化等技术也均已领跑全球。

  在中国磷肥工业的革新进程中,新宏大功不可没。1997年,新宏大牵头开发成功了快速萃取技术,改单点加酸为多点加酸,产量得以大幅提高。稍后,他们又摸索出闪蒸技术,解决了硫酸增加以后的热量移走难题。伴随产量大幅提升接踵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传统的过滤机生产能力太小,不能满足要求,新宏大又集中攻关,研制出了更大的过滤机,直至全球最大的过滤机在新宏大诞生。如今,这些技术都已在行业普及,新宏大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磷化工装备制造企业,仅以过滤机而言,新宏大国内占有率就超过90%。“技术进步给磷肥企业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建设同样的装置,中国投资大约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陈爱民透露。

  更重要的是,企业“走出去”的外围机遇也已到来。陈爱民说,中国政府正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外汇储备在国外建厂是不要利息的,银行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样很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磷肥 数据 深耕 精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