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食品安全

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


  近二三十年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普遍存在的蛔虫感染、夏秋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已不多见。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化学品污染,特别是人为掺假掺杂问题突出,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一、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需要加强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消费者健康带来生理和心理伤害,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以牛奶为例,我国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年产值几百亿的三鹿奶业的破产,这一事件和随后出现的奶粉激素风波、蒙牛牛奶的黄曲霉毒素M1、伊利婴儿配方奶的汞含量异常等,使我国的奶业遭受了巨大打击,国产奶粉的销售额不断被进口奶粉蚕食,在一线城市,国外高端奶粉已占据了90%的销售份额,我国奶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

  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仍然是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各级监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需要全程控制

  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因为没有达到消除或有效降低食品的危害因素,或者引入新的有害因素而导致危害因素失控,从而带来食品的安全问题。纵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发生于种养殖过程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抗生素残留超标、甚至有如瘦肉精、甲胺磷等禁用农兽药的使用;也有中间流通环节添加三聚氰胺、销售过期食品、修改食品生产日期等事件;还有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违禁化学品、微生物污染、使用过期原料加工食品等;以及餐饮服务环节的亚硝酸盐中毒、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事件。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分散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到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都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说明食品安全是全产业链的问题,食品安全的控制必须进行 “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三、可追溯系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全程控制手段

  目前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主要有危害分析与关键点(HACCP)、食品生产的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这些管理体系在食品安全控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ACCP是食品加工过程的控制体系,其着眼点在于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控制,以达到加工食品安全的目的。一个良好的HACCP计划是基于食品加工企业本身自我的食品安全和质量体系在良好运作的前提下才可以有效地实施。但HACCP本身对原料生产安全的控制力较弱,仅仅通过原材料验收的索证索票,原料供应商提供的检验合格报告或者通过自身的理化检验来实现,也缺乏对最终运输和销售环节的控制;GMP则是通过对加工环境、加工设备、从业人员、加工工艺等标准操作实现对产品安全质量的控制,也缺乏对原材料以及储运和销售的有力控制;GAP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的过程控制,控制农产品(5.43,0.01,0.18%)的安全质量,但缺乏对后续产品的加工控制。可见这些主要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都是针对食品生产的某一环节或某些环节的控制体系,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都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只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可以进行全程控制的体系,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可追溯系统的定义是“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欧盟委员会对“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定义是,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畜禽及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和追踪能力。

  可见,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在整个食品生产链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生产、运输、加工、产品储藏和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实行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方法,是唯一的食品生产全程控制的操作系统。

  四、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

  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是一种以溯源查询为主的体系,其主旨在于通过溯源,快速确定问题食品,以有效控制问题食品的进一步扩散,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扩大,是一种后知后觉的行动。但是,在确定问题食品后的惩罚机制却对保证食品安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毒素 玉米 伤害 饲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