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与挖潜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不足的有效途径。在开源方面,要改善资金筹集环境,开发国内、国际两大资源;在节流方面,要克服体制性障碍,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在挖潜方面,要构建全方位共享平台,挖掘相关领域投入存量的潜力。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取得上千项农业科技成果,建成了省、市、县、乡四级 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拥有上百万技术推广大军,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 视和农业科研体制的大幅度改革,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仍显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的产生,使得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后劲。例如,从 农业研发强度(农业研发投资占农业GDP的比例)来看,近些年虽有较大幅度增长,可仍不足世界粮农组织确定的农业研发强度适当标准(1%),更远远低于发 达国家。根据数据显示,当研发强度不超过1%的时候,技术研发处于使用技术的阶段;研发的强度在1%到2%之间的时候,技术研发就处于技术改进的阶段;而 在研发强度超过2%的时候,技术研发就处于技术创新的阶段。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也不例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该领域的科技投入不足问题就显得更加尖锐。然而,人们却都把眼光盯在农业 科技投入的主体—政府财政上,如何增加政府财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呼声渐高。我们认为,根据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的实际状 况,在提高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还要重视在科技投入的开源、节流与挖潜上做综合性文章,才能根本扭转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使农产品 质量安全科技投入机制进入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良性轨道,适应科学发展观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
同时,如何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工作的行业特殊性,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的开源、节流与挖潜,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资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即使将来科技投资充足了,也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改善资金筹集环境,开发国内、国际两大资源
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首先各级政府要采取更多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在税费改革中,依据不同行业得益 于农业科技进步的程度,确定合适的农业科技专项税收指标和比例,用于农业科研投资,特别是用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资源环境、动物重大疫病防治等公益性的、 前瞻性的、事关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研领域。
其次,要重视开发社会上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资金多形式筹集机制。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随着我国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政 府财政以外的农业科研投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由于科技市场还很不健全,这些投资的供给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使其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制定优惠的税收、价格政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支撑手段,鼓励并引导企业、 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活动进行投资;
二是采用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使科研机构、个人与公司、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三品一标”农业的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贷款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四是加速资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开发、推广过程的流动,使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增值,再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活动中去;
五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建立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建立专业化保险体系;
六是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的公益性质特征,政府对企业、个人投资开发的科研成果采用政府收购或补贴的办法。
第三,通过农业科研的国际合作,在“开源”上进一步做文章。随着国内外科研合作越来越广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得到国际上 的共认,国际组织与金融机构以及国外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就成了我国弥补该领域科研资金不足的重要资金来源。我们要在积极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 申请国际性基金项目的同时,及时地完善国内政策措施体系,创造良好的国际资金筹集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建立多种形式的科研基金会,促进国际资金大流量注入 我国该科研领域。另外,还要积极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开发、转让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6/2013-03-18/8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