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浙江民企实现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


    本报讯(记者朱海洋)“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如今,这种养蚕苦在浙江有望得以破除。日前,嵊州市委、市政府郑重宣布:正式突破高效率、低成本、高比较效益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目前,该市巴贝集团的一期工程已投产,标志着历经七年的研究探索终于开花结果,其不仅颠覆了流传至今的传统养蚕模式,更是攻克了世界性的行业难题,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对此,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蚕桑领域首席专家吴海平认为,利用工业化手段革新传统模式,实现“蚕”“桑”分离,这为产业转型升级和跨界融合打开了一条全新之路。

    近年来,由于养蚕成本日渐提升、综合生产率低下等多种原因,蚕农逐渐退出,养蚕业不断萎缩。在素有“丝绸之府”的浙江,鲜茧年产量如今却只有区区2万吨。受市场供应影响,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3A级生丝每吨的价格从29.3万元涨到了51.1万元,尽管国家投放了储备丝来稳定市场,但茧丝价格依旧一路高涨。

    一次偶然的机会,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得知浙江省农科院正在进行人工饲料养蚕的实验,这令他眼前一亮:能不能用人工饲料代替桑叶,用工厂化来养蚕?既可以全年养殖、增加产量,又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当然还得保证质量。

    然而,从整套技术层面,全国行业完全属于一片空白,需要破解饲料配方、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于是,巴贝集团与浙江省农科院、中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组建覆盖蚕学、制丝、分子生物学、机械、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海内外研发团队。

    七年多时间里,企业累计投入1亿多元科研经费,开展了近500次研究与中试,最终构建起系统科学的防病体系。2018年12月,投资3.5亿元的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在低于同行业平均生产成本前提下,具备年产一万吨鲜茧的生产能力,并且丝质经国家检测,均达国标5A级以上。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从实验室迈入工厂化阶段,实现了家蚕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常年化。

    根据计划,巴贝集团将上马二期项目,除了不断完善养蚕工艺、提升机械装备外,还将挖掘功能性蚕丝,拓展纺织以外的领域,做强做大蚕丝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工饲料 蚕丝 蚕桑 桑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