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来自全国基层的代表委员及乡村干部纷纷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各自岗位上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整好田种好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重农抓粮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有效,我国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台阶,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在参加江苏团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从政府工作报告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看,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须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不少基层代表委员和乡村干部认为,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必须抓住两个要害,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种业振兴。
“高标准农田地块平整,灌排设施完善,适宜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新疆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种粮大户冯汝刚说,这两年,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提高了小麦产能,他管理种植的2600亩小麦亩均增产约50公斤,化肥的使用量下降了三分之二,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效,今年他打算再扩种2000亩粮食。新疆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03万亩,依托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可以提高10%至20%,农民种植环节亩均收益提高100元至200元。今年,新疆还将再新建高标准农田410万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让粮食安全的基础深植良田。
“我们始终把多打粮、打好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代表表示,这几年他们不等不靠,粮食生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收麦用手薅、运麦用肩挑、打麦用棍敲,遇到干旱年景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现在农田旱能浇、涝能排,还建起一个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彻底解决了全村耕地的灌溉问题,也让周边村近2万亩耕地受益。“我建议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同时用好山边坡地,发展特色小杂粮种植。”
做好“土特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这两天,正是海南省陵水县文罗镇五星村种植的芒果集中上市的时间。白天参加会议,晚上回到驻地,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副镇长、文罗镇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黄丽萍委员拨通了村委副书记董运道的电话,关心芒果采摘、收购情况。她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芒果园,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脱贫前增长了近5倍,大家的日子像芒果一样甜。“在我看来,要确保芒果产业持续富民,就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做好五星芒果的推介。”
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广西阳朔县金宝乡久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光宁代表说,阳朔是全国知名的金桔之乡,很多村都在种金桔,要避免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压力大的风险,让产业获得长远发展。“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是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久大村打算另辟蹊径,依托架桥岭自然保护区、久大水库等分别发展林下经济和康养产业。”
“今年要更上一层楼,通过乡村合作公司把农文旅的文章做大。”3月7日,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熊永俊代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说,2021年5月,观音村通过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实现村民持股,成立了广水市首家村级合作公司,建设了6个产业基地,去年公司分红就达20万元。他建议,增加对农村产业的项目资金投入,从政策层面支持乡村合作公司发展壮大,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连着就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贵州省岑巩县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培坤代表表示,将立足村里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优化生猪养殖、肉牛繁育、林下鸡养殖、林下黄精种植等项目,建设农业产值亿元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3-03-10/347285.html